登录
第三方登录
走进秘境恩施 打开世界名画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4-25 08:11:10

走进秘境恩施 打开世界名画

诗与远方,尽在恩施。这里山水景观养眼,天籁之声养耳,高山硒茶养口,富硒美食养胃,富氧离子养生。 近年来,恩施州“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充分彰显“土、硒、茶、凉、绿”特色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拥有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世界硒都、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等多张世界级旅游名片,建成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家5A级景区、25家4A级景区、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024年,恩施州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8亿元,稳居湖北第一方阵,预计2026年旅游综合收入将突破千亿。今年,“大美恩施 世界地质公园”入选湖北面向全球推介线路,恩施正在成为湖北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板块。


着力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

恩施市:赴一场世界的“女儿会”

3月7日,恩施许家坪机场正式更名为恩施许家坪国际机场,成为湖北省第四家国际机场。名字改变的背后,是恩施市向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实质性升级。2025年,恩施机场力争进出境人数达3万人次。恩施市被誉为“世界硒都”“鄂西林海”“天然氧吧”,拥有恩施大峡谷、恩施玉露、恩施女儿会等世界级文旅名片。2024年,恩施市接待游客2463.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7.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9%、18.52%,连续六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获授“2024旅游目的地”称号。锚定全州城市旅游核心目的地和“城市客厅”的形象定位,恩施市深化文化旅游与体育、商业等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带得走”“玩得好”。


清江发源地 龙船调之乡

“凉城”利川:进阶四季旅游康养胜地

云纱渐褪腾龙洞,春风轻抚齐岳峰。在鄂西连绵叠翠的群山之中,一座夏季平均气温仅22.2℃的“凉城”——利川,正以蓬勃之姿崛起,展现出“凉经济”的独特魅力。2024年,利川接待游客突破2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9%和20.24%。这座总人口不足百万,避暑季常住游客超常住人口三分之一的山城,正以“凉城”之名,斩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避暑旅游优选地”“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等响亮称号,撬动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山水入怀 文化润心

千年古县展新卷,康养建始绽风华

从地心谷令人叹为观止的喀斯特奇观,到野三峡如诗如画的清江画卷;从黄四姐文化的悠悠传承,到花硒谷别具特色的富硒康养体验……在湖北的版图上,建始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以“生态康养”为独特画笔,奋力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近年来,建始县按照“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和“让生态康养旅游成为全县统领性产业”工作思路,坚持以“生态康养旅游业”为统领,着力打造“千年古县·康养建始”品牌,聚力将康养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县域服务业的统领性龙头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024年,建始县接待游客1071.4万人次,同比增长19.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38亿元,同比增长18.67%。


建设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秘境巴东:“峡江画城”揽八百里胜景

春到巴东,苍山雄丽、水绿如蓝,游人畅怀。巴东地处神秘的北纬30°,因“在古巴东郡之东”而得名,素有“楚渝咽喉、鄂西门户”之称,自然禀赋优越,人文资源荟萃。近年来,巴东把文旅产业牢牢抓在手上,以雄奇山水资源为底本,擘画壮丽文旅卷轴,入选多个“国字号”榜单——中国最美县域、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当前,湖北正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如何担当作为?“抓旅游就是抓发展。”巴东县委书记黄波表示,将锚定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先行县目标,因地制宜做好山水文章,讲好文旅融合精彩故事,把文旅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突破发展的胜势,着力建设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争当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鄂西片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宣恩仙山贡水——

水韵“客厅” 浪漫与共

武陵山深处,贡水河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流淌。宣恩县城,静静依偎在这一河荡漾的碧波中。河畔,苗族钟楼、土家墨达楼、侗族风雨桥遥相呼应。夜幕下,璀璨灯光如繁星洒落,潺潺流水与时尚音乐共舞,烤活鱼的香味与欢声笑语交织,绘就一幅动人的烟火画卷。

近年来,宣恩以“生态优先、城旅融合”为破题之钥,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变革。从兴旅强城到匠心雕琢,从龙舟竞渡到龙游贡水……一座山区小城,正以生态为底色、人文为灵魂、融合为路径,书写着美美与共的浪漫诗篇。


来咸丰 庆丰年

世遗唐崖放异彩 森林咸丰迎客来

恩施州咸丰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荆楚文化、巴楚文化在此交融荟萃。自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建县以来,这座锦绣山城便承载着“万物丰饶、咸庆丰年”的美好寓意。 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共有5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3%,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0天以上。坪坝营、唐崖河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彭家沟、马倌屯、湾田等50余个美丽乡村,共同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生态画卷,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县、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园林县城、湖北省旅游强县。近年来,咸丰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紧紧围绕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聚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引擎,正全面驶入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凤凰栖酉水 慢城织华章

灵秀来凤:千年土家韵 一城山水诗

来凤,中国土家第一县,以凤凰飞临的美丽传说而得名。 近年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立足“休闲慢城·土家来凤”定位,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县城,实施城市品牌三年营销计划,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一支“舞”、一朵“花”、一匹“马”、一条河……一个个来凤文旅IP火爆出圈,道出这座湘鄂边城新时代“飞来凤凰不思归”的新故事。


“三山一镇”铺展文旅版图

诗画鹤峰:仙“鹤”起舞地“峰”景如画来

“人言此是桃源地,不信桃源如许奇”,三百年前,容美土司贵客顾彩在《容美纪游》中发出这般惊叹。时光流转,如今的鹤峰,依旧凭借独特魅力,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续写着世外桃源的传奇。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以“山水、康养、茶旅”为核心,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屏山、五龙山、木耳山和燕子镇“三山一镇”为核心的“全域旅游+特色经济”发展模式,2024年,鹤峰县接待游客550.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4亿元,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鲁腾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