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农新瑜、通讯员丁艳红)锣鼓铿锵,唱腔激越。4月15日上午,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排练厅里一派火热场景。由该剧院创演的楚剧精品《大别山人》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排练。据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发布的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参演作品入选公示名单,该剧为全国南方片入围的17部优秀保留剧目之一,将在本届会演中精彩亮相。
《大别山人》剧照
“《大别山人》是一部耐演耐看的好戏,自2005年诞生到现在整整20年,作为剧院保留剧目之一,常演常新。我们的演员们演起来也觉得特别带劲,过瘾!”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楚剧名家、“梅花奖”得主詹春尧说。
《大别山人》剧照
据介绍,《大别山人》的主创团队汇聚了编剧宋西庭 徐绪敏,导演余笑予,作曲李道国、胡继金等戏剧界的名家专家。早在创排之初,剧组曾五易其稿改进剧本,并通过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灯光、道具等有机结合,提升剧目的艺术性。同时,将鄂东民歌唱腔融入楚剧音乐中,一改传统楚剧的哭腔,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一部洋溢着浓浓湖北风情的新楚剧。
《大别山人》排练现场
自2005年首演以来,该剧先后荣获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一等奖、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剧目奖,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剧目奖、导演奖、音乐奖、表演奖,两度获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该剧曾多次在全国巡演,先后赴广东佛山、广西柳州、湖南长沙等地演出,引起热烈反响。不少观众看完热泪盈眶。
《大别山人》排练现场
《大别山人》取材于革命老区湖北红安县的真实故事,讲述了革命战争时期一段“送郎当红军”的爱情传奇。上个世纪30年代,大别山的一个小山庄里, 桂英送青梅竹马的福哥去当红军。临别之际, 两人许下生死诺言, 一个说“不死就等”! 一个答“不死就回”! 执手盟誓, 一诺千金。在16年的等待里,他们遭受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经历了生与死的情感考验, 自始至终无怨无悔,展现了革命老区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大别山人》排练现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排练现场看到,全体演员们深情饱满,倾情投入,一幕幕感人故事精彩呈现,随着剧情推进,各人物角色的形象也愈发生动饱满。“月儿闹三更,送郎当红军。送出大门五更整,卿卿我我的心,难舍又难分……”优美的大别山区民歌旋律,让人深受感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参演该剧的数十名青年演员,均为我省定向培养7年学成上岗的“戏苗子”,平均年龄20岁左右的他们技艺日臻成熟,青春洋溢,为这部戏增添了亮丽光彩。
《大别山人》剧照
“我们全体演职人员将全力以赴,演好这部精品剧目,让《大别山人》走得更远,让更多人领略楚剧艺术之美。”詹春尧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