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又一批省内兄弟乡镇的参观取经者来到了枝江董市镇。3月下旬,该镇农村供水中心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供水模式,在全省水利系统三峡后扶工作培训班得到推介。

董市镇是中部百强乡镇,全镇辖24个村、两个居委会,常住人口逾6万人。近年来,随着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全镇有万余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城镇用水量的激增,导致老旧的入村管网水源和水压都不够。遇上高温季节和集中用水高峰,高岗地带的居民户只得错峰做饭和洗浴,不少农户甚至得囤水。
城镇、产业“双集中”发展带来的变局,边远、高岗区域农村居民的热切期盼,向重构城乡供水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9年起,董市镇整合水利投资和镇级财政专项预算,启动了老旧管网“腾笼换鸟”。基础设施完善后,董市镇立足“穿新鞋”“走绿道”,将城乡安全饮水作为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了提档升级。
董市镇农村供水中心主任骆海波介绍,整个提档升级过程中,先后增加备用水源1处、增设加压站3个、铺设双回路供水管道3000多米,彻底解决了水源、水压不足问题。城乡居民饮水实现“同质同网同价”后,该镇在枝江率先引进智能供水系统,实现了管网运行、水源切换、水压调控、应急抢险、抄表收费等全过程实时在线管理。
去年持续的高温天气中,供水中心根据智能监控指标,点击鼠标就能完成不同加压站点的水源切换、压力升降,中心的应急输水车再也没有派上用场。海拔相对较高的笋子沟村一组居民林朝兵说:“过去接满一桶水可能要个把小时,现在只需几十秒了。”
如今,董市镇再也见不到走进千家万户的抄表员了。近两万用户的用水量,全部由智能水表与智慧管理系统定时生成,用户每月只需根据系统提示核对水表计数,完成电子支付。昔日的抄表员成了供水管网的巡查员、用户身边的服务员。
董市镇党委书记邓清平告诉记者,该镇锚定“三化”推进城乡安全饮水,既满足了民众期盼,又顺应了时代发展,还落实了节水战略。据统计,董市镇实施智慧供水后,水量回收率提升到90%以上,比升级前增加20%,年节约净水资源30多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