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20万尾鲈鱼苗"游"出致富路 “党建 +”模式激活乡村经济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4-15 08:45:22

4月10日,记者走进辛冲街辛冲村高效设施渔业鱼苗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占地120亩的现代化养殖水域内,56个圆形圈养桶整齐排列,20万尾鲈鱼鱼苗正在圈养桶内欢快地游动着。这些鱼苗由该基地自主培育,凭借良好品质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今天我们销往麻城5万尾鲈鱼苗,一尾价格1.45元。”辛冲街辛冲村党组织书记石建军在现场一边指挥着鱼苗装车,一边介绍道,“运往水箱的水温和我们自己水桶网的水温温差绝不能超过5℃,这是保障鱼苗运输成活率的关键细节。”只见工人们手持特制工具,动作轻柔又熟练,小心翼翼地将鱼苗从圈养桶中捞出,装入特制的运输箱。每个箱子大约承载着三四百斤、万把尾左右的鱼苗。

该基地与麻城的湖北兆至农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已经有4年之久。“他们合作社的苗品种好、质量好,长势也非常好。鲈鱼市场需求大,我们一直都很信赖他们的鱼苗。这次订购了5万尾,相信能带来不错的收益。”湖北兆至农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鲈鱼市场价在17元一斤左右,基地的鲈鱼养殖年产值可达300万,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武汉周边地区,如麻城、红安、黄冈等地。

谈及自主育苗的成功,石建军难掩自豪之情:“我们自育鱼苗,一是有华中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撑,专家们定期前来指导,从水质调控到鱼苗病害防治,都给了我们专业的建议。二是我们希望逐步打造以育苗为主体的产学研基地。高效设施渔业特别适合鲈鱼苗培育,而且鲈鱼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是武汉市政府力推的淡水鱼优质鱼类,市场销售前景好,价格优,有钱赚。”他还透露,从水花开始培育到成功,鱼苗成活率达到30%以上。“以前从外地购苗,运输成本高,价格高,鱼儿发病率也高,养殖成本太高,死鱼现象严重。现在用自己的苗,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近年来,辛冲村通过“党建+合作社”模式,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的收入让村子发展更具底气,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统计,全村359户,1517人,户均增收2000元。

70岁的石大爷在基地工作4年,每天负责守鱼工作,他笑着说:“年级大了,去外面找不到工作,回家后正好合作社有活儿干,能赚点钱,补贴家用,一天能有一百多块钱的收入,对于我们老人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

据了解,基地计划4月底启动第二批鲈鱼苗培育工作,预计产量50万尾。“我们拥有3000立方米的现代化养殖水体,完全能够满足规模化育苗需求。2025年计划实现300万尾的育苗目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优惠价格供应市场。”石建军说道。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王静 徐莹 罗丽韵)

责任编辑:吴思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