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一座桥、一群鸟、一片湿地的和谐共生密码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4-09 11:09:35


襄宜高速位于宜昌市远安县境内的响玲岗大桥,横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沮河。为减少项目施工对候鸟的影响,襄宜高速公路(远安段)建设协调指挥部积极推进企地共建,采取“微创”施工、志愿者巡护等举措,为候鸟“守巢”。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走进襄宜高速响玲岗大桥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墩柱施工。而在施工现场不远处,不少水鸟悠闲自在地飞翔嬉戏,穿梭于一排排耸立的桩柱间。


其中,就有被称为“生态环境风向标”和“鸟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繁殖地在长白山、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地区。截至2025年,中华秋沙鸭已连续11年迁徙至远安国家湿地公园越冬,最大监测数量达120余只。




襄宜高速响玲岗大桥工程主体位于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这里常年有中华秋沙鸭、绿头鸭、白鹭等珍稀鸟类栖息。早在项目正式动工之前,当地就下足了功夫,为鸟儿“让路”。




在项目设计之初,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建立三维可视化BIM模型,模拟真实的桥梁平面位置和周边环境等信息,最终将30米每跨优化为40米每跨,减少了涉河工程数量,缩短施工干扰时间,在保证工程施工的同时,共同呵护中华秋沙鸭等野生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选择了成本较高的旋挖钻工艺,最大限度降低噪音和震动。

湖北交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襄宜高速公路宜昌段XYYCTJ-4项目部安全总监胡安坤说:“在施工阶段,我们采取“岸上泥浆池+围堰+旋挖”组合法,防止泥浆外流,同时,在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微创”施工,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鸟类的不利影响。”


除了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方还将环保举措贯穿于施工细节中。如赶在汛期之前完成大桥涉河施工,及时恢复河道,避开水生动物活动高峰期。建筑废料经过沉淀固化后,进行集中处理。



通过开展企地共建,项目所在地花林寺镇积极组织生态义工志愿者,定期在响玲岗大桥工程基地附近巡逻,清理岸边垃圾,监督施工细节,积极向村民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共同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为鸟儿“守巢”。


生态环境的改善,鸟儿最有发言权。通过各方努力,响玲岗大桥工地附近群鸟翩跹、山水相映,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远安县还通过成立专项保护基金、研发智能监测系统、实施生态修复等举措加强湿地保护,湿地鸟类增至18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24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远安县政协副主席、襄宜高速公路(远安段)建设协调指挥部副指挥长金华新说,将坚持践行“重大项目+生态保护”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END

记者|伍玉华 虞顺意 通讯员丨张浉浉
一审丨周进伟
二审丨陈大春
三审丨梅俊

责任编辑:可依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