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向新而行 向高而攀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访天门市科技局局长夏齐飞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4-07 11:05:3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潮)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的一年,市科技局如何在支点建设中奋勇争先,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记者采访了市科技局局长夏齐飞。
  问:全市跨越赶超发展大会暨三级干部会议发出了奋力开创跨越赶超发展新局面的动员令,市科技局如何在跨越赶超中抬升发展标杆、锚定奋斗目标?
  答:全市“新春第一会”吹响了“三个跨越、三个赶超”的冲锋号,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会议精神,聚焦跨越赶超的主题主线,务实重行、加压奋进,着力强主体、搭平台、引人才、育产业、链资源、优生态,力争2025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6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15%以上,以实绩实效为跨越赶超发展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问:科技创新是引领支点建设第一动力,也是实现跨越赶超的关键变量,市科技局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来抓好工作落实,为天门聚焦建支点、争当“优等生”注入新动能?
  答:一是深入推进创新主体倍增行动。全力以赴优存量、扩增量、育新量,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顶天立地”、科创新物种企业“抢占高地”的发展格局。
  二是深入推进创新平台赋能行动。坚持以“用”为导向,以“市级提量、省级提质、国家级突破”为目标,引导现有创新平台聚焦我市“一主两新三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所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以关键技术突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抓好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构建覆盖“研发—中试—孵化—产业化”全生命周期的平台创新体系。对标对表加强创建,力争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上取得突破。
  三是深入推进创新人才引育行动。用好各级人才政策,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项目为依托,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以成果转化为途径,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形成“引进一个创新人才,培育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优质产业”的良性格局。
  四是深入推进未来产业培育行动。依托锦鸿储氢、绿电制氢等项目,加大关联项目招引,力争在氢能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培育一批领军企业。
  五是深入推进区域创新协同行动。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加快实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科技人才互通互融。充分发挥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作用,实现“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天门,孵化在武汉、转化在天门,引才在武汉、用才在天门”。
  六是深入推进创新生态优化行动。围绕解决好企业创新所需的“阳光、土壤、空气、水分”,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落实好科技创新“九条意见”等惠企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科技创新券、知识价值信用贷等,强化科技金融支撑,积极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相融合的一流创新生态。
  问:“资智回乡”是今年市委的七项重点工作之一。天门在外院士专家众多,市科技局在借智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我们将积极发挥天门“状元之乡”的人才资源优势,厚植创新创业沃土,加快推动科技人才回乡、项目回引、资金回流、智力回哺。
  一是摸清底数。全方位摸清在外科技人才基本情况,动态更新在外科技人才信息库与市内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库,推进人才资源与技术需求及时有效链接。
  二是主动对接。以“资智回乡”工作为契机,以院士专家为牵引,积极主动与欧阳明高、张联盟、田金洲等天门籍院士及其团队对接,邀请以院士专家为代表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回乡交流合作、创新创业。
  三是优化服务。用心用情用力为科技人才提供贴心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
  市科技局将以“拼”的意识、“抢”的状态、“实”的作风,全力以赴创一流、争第一,为加快打造“一城四基地”、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尹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