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2025年3月的湖北,在盛放的花海中因七场马拉松赛事沸腾。武汉、荆州、仙桃、鄂州梁子湖、枝江、宜昌远安及武汉空港新城相继鸣枪开跑,超10万名选手用脚步丈量城市之美,赛事直接消费超3.5亿元,综合经济拉动效应突破20亿元,书写“体育+”赋能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赛事规模创新高 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
本月湖北省内马拉松呈现“量质齐升”态势。武汉马拉松以4万人规模领跑全国,45万报名量创国内赛事纪录,79.7%的外地参赛者占比彰显其“顶流”地位。荆州马拉松作为世界田联标牌赛事,吸引14国2万名选手,市外选手占比44.8%,省外选手达17.5%,湖北籍奥运冠军李小双等体育明星助阵起跑仪式,赛事等级与吸引力同步跃升。
仙桃马拉松则凭借“奥运冠军之乡”基因,集结奥运冠军李小双、杨威、廖辉,世界冠军李大双、王雨寒、辜梓豪,以1.5万名跑者串联起无纺布产业基地、黄鳝之都等特色乡镇,成为展示县域经济的流动展台。
中小型赛事同样亮点纷呈。作为世界田联银牌赛事,远安马拉松让万名跑者穿越油菜花海与丹霞山水,近距离感受远安春的“特质”、春的“魅力”、春的“活力”和春的“生机”。武汉空港半马首次升级为田协B类赛事,万人规模较去年翻倍,赛道串联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地标,半马破纪录奖激发竞技热情。鄂州梁子湖半马以5000人规模打造“生态马拉松”,赛道环湖绿道海拔差仅3米,21.0975公里尽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风貌。枝江女子半马作为华中最大女性专属赛事,8000名跑者穿越桃花赛道,完赛项链融合江水与桃花元素,开创“她经济”新范式。
文旅消费乘数效应显著 体育流量激活城市动能
一场马拉松,既是技能竞技场,又是经济助推器。
武汉马拉松期间,7.1万人次外地游客涌入江城,东湖樱花园等20余景区推出跑者专属优惠,体育消费券核销率超80%,武商MALL运动品类销售增长29%,赛事直接消费1.17亿元,同比增长40.6%;综合效应达2.98亿元,同比增长40.2%。“跑完马拉松,我要尝尝荆州鱼糕,逛逛张居正故居!”来自湖南的选手提前规划好了行程。像她这样的“跑马+旅游”参与者不在少数。赛事期间,荆州本地酒店、餐馆、景区人气不断攀升,为城市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丰厚商机。在2025荆州马拉松博览会上,一位文创产品销售人员表示:“参赛者领取物资后都来逛逛博览会,一会儿工夫就卖了不少商品。”荆州借马拉松博览会集中展销楚式漆器、鱼糕等非遗产品,联动张居正故居等景点推出免费政策,实现“一日比赛、多日留客”效应。数据显示,荆马六载综合效益实现几何级增长——带动消费从首届1.2亿元跃升至5.55亿元,全球社交媒体曝光突破20亿次。
城市赛事深度捆绑地域特色。今年仙桃马拉松在“赛事搭台、经贸唱戏”的理念下融入了丰富的商业开发活动。市政府结合当地特色,在赛事期间推出的特色展销活动,“仙桃黄鳝”和“江汉大米”格外吸睛,沔阳三蒸和鳝鱼米粉纷纷亮相,让参与者在享受体育之乐的同时,也从舌尖领略到了仙桃的热情与美味。利用马拉松这一良好契机,仙桃市政府热情邀请国内外的投资者,通过招商推介会、项目签约仪式等方式,加强与各领域的深度合作。现代纺织、电子信息等“3+2”产业的聚焦,展现了仙桃市在实现未来经济蓝图方面的雄心与实力。
远安马拉松期间,“春日宴”农文旅展销会实现线下体验与线上下单的闭环,本地香菇、黄茶等特产销售额同比提升40%。终点非遗市集汇聚冲菜、瓦仓米等30余种农特产品,单日销售额突破120万元,其中“远安菜籽油”因赛道补给崭露头角实现销量翻倍。赛事配套的“湿地寻宝”活动吸引3850人次参与,新开馆的中华秋沙鸭主题科普馆成为网红打卡点,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2%。据远安文旅局数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远安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58%,其中体旅融合项目贡献率达67%。
梁子湖半马全程环湖绿道成为赛事最大亮点,将谢埠千张、鱼圆等非遗美食植入补给站,885名高校志愿者化身文化使者,都刺激了文旅消费。枝江以“桃满枝江 逐梦芳华”为主题,在赛事现场设置博览会和桃花市集,吸引不少跑友和市民游玩体验。主办方还为每位参赛者赠送枝江文旅惠民卡,激活“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配套开通的赏花专线,连接赛道与景区,将马拉松流量转化为全域旅游“留量”。
奔跑的力量,不仅带来健康,对城市形象、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同样看得见、摸得着。参加武汉空港半马的武汉大学MBA/EMBA跑团40余位师生代表赛前走进武汉空港新城,实地探访空港新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空港新城创智园区·创智文化园等地,深入了解了空港新城的发展现状和城市运行的背后逻辑,不少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代表说:“这里处处都是合作发展的契机”。
科技人文双驱动 选手体验再升级
赛事服务创新赢得跑者赞誉。武汉马拉松首创“樱花动态赛道”,通过补植600株樱花树打造近30处打卡点,人工智能气象调控系统将气温从28℃降至17℃,助力埃塞俄比亚选手门格斯图创造2小时08分51秒的赛会纪录。“赛道服务堪比海底捞”成热门标签,跑者杨丽感叹:“从2公里开始百米间隔的能量胶补给,到东湖栈桥防滑垫细节,组委会把宠粉刻进DNA。”
地方特色融入赛事基因。荆州马拉松六载奔跑,赛道串联起荆州独特的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文化遗产节点与景区景点,融入荆州出土的楚汉简牍、玉器、丝绸、木漆器、青铜器和历史文化遗产元素的奖杯、赛道标识,让古城的千年文脉与现代运动激情碰撞,成为串联产业生态的黄金纽带。选手们穿越了古城东门、楚文化数字产业园,见证了荆州马拉松从区域性赛事到国家级IP的华丽蜕变。跑者李先生评价:“仿佛在历史长河与现代科创之间穿梭,这种时空交错感独一无二”。梁子湖半马冠军郑灿冉赛后表示:“湖面晨雾与林荫赛道构成天然氧吧,1小时07分04秒的成绩离不开生态赛道的加持”。枝江女子半马冠军伍玲特别提及:“桃花主题项链和市集红糖凉虾,让竞技比赛变成春日浪漫之旅。”远安马拉松,全马男子组冠军、来自山东的刘超赛后说:“油菜花海与丹霞岩壁构成的视觉盛宴,让竞技压力转化为奔跑享受。”
产业联动塑品牌 马拉松经济走向纵深
赛事IP与城市发展深度绑定。武汉马拉松用两年时间将“樱花IP”深入人心。远安以“马拉松+”“非遗+”“研学+”等微创新,将文化资源分解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文化模块”,形成“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应。
木兰文化的创新表达成为武汉空港新城半马的点睛之笔。在串联起空港新城各个现代地标的赛道上,赛事特邀跑圈网红博主身着改良版木兰戎装,英姿飒爽地跑过这21.0975公里,形成“巾帼精神对话临空速度”的震撼画面。武汉木兰花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天才身着木兰元素汉服,带领啦啦队到现场为选手加油。葛天才告诉记者,体育赛事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与凝聚力,能吸引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参与。“通过将木兰文化融入赛事,从啦啦队扮演‘木兰’人物等细节着手,让选手和观众在参与赛事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木兰文化的独特魅力。”葛天才认为,武汉空港半马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以体育赛事为纽带、文化传播为内核,塑造了武汉独一无二的城市品牌形象。
仙桃依托马拉松发布“3+2”产业招商项目,现代纺织与食品加工领域签约金额达32亿元,实现“体育搭台、经济唱戏”。荆州通过六届赛事培育出龙舟赛、羽毛球邀请赛等衍生IP,体育产业总产出突破120亿元,碳纤维跑鞋等“荆州智造”走向国际。
湖北马拉松赛事已形成“双金标引领、多元互补”的格局,3月赛事集群效应拉动文旅消费超20亿元,预计全年体育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正如武汉提出的“四季IP”战略——春有汉马、夏有渡江、秋有武网、冬有冰雪,体育正成为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这场席卷荆楚大地的奔跑热潮,正以数据印证体育经济的强大动能。从赛道延伸到城市街巷的活力,从参赛数据攀升到消费增长的曲线,湖北用奔跑的姿态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随着专业化赛事与地方特色的深度融合,“马拉松经济”或将成为区域发展的长效引擎,在每一声起跑的枪响中持续释放澎湃动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明玉)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