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小纠纷引发大麻烦 检地联调“化干戈”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28 23:38:34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程娟)两村民因小纠纷产生争执,其中一人在争执中突发疾病死亡,导致两户近邻关系破裂。近日,在枣阳市检察院检察官和当地综治中心调解员的见证下,双方达成赔偿谅解、握手言和,这场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

一场误会引发的悲剧

老张和老王(均为化名)是同村的村民,两家的稻田相邻,但没有明显的分界线。2024年9月的一天,双方为收割机是否越界收割产生矛盾,争执升级并发生了肢体接触,后老张突然倒地昏迷,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经司法鉴定,老张的死亡原因为重度冠心病,生前纠纷与损伤、死亡之间为轻微因果关系,参与度仅为10%。尽管如此,死者家属提出的赔偿要求远超老王的心理预期,双方在赔偿数额上陷入僵局,矛盾一时难以化解,案件引发的信访风险逐渐显现。

将矛盾化解在检察环节

承办检察官经详细查看案卷材料,敏锐地意识到这起案件不仅涉及法律问题,更是一场需要用心化解的邻里矛盾。一方面,死者家属情绪比较激动,认为老王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老张的死亡,要求老王进行高额赔偿;另一方面,老王则认为自己的行为与老张的死亡结果之间关联度不大,对死者家属的赔偿要求难以接受。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一触即发。

承办检察官经进一步分析案情,考虑到双方系邻里关系,还是远亲,且死者妻子身患癌症长期服药,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双方矛盾若不能在检察环节化解,后期通过民事诉讼解决不仅耗时耗力,也不利于双方尽早回归正常生活。2025年3月7日,经过分析研判,承办检察官将案件移送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启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双方握手言和解心结

控告申诉检察部收到该风险案件后,根据全市部署的“枫桥经验”试点工作安排,立即启动检地联调工作机制,于2025年3月8日向双方当事人所在的枣阳市某镇综治中心发出《风险提示函》,督促镇、村两级调解组织迅速组织双方调解,但因在赔偿金额等事项上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两次调解均未成功,矛盾化解工作推进较慢。

为了有效实现既解法结又化心结,枣阳市检察院成立了由包案院领导、承办检察官、控申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化解专班,通过与当地综治中心及村组沟通、实地走访村民,全面了解双方家庭情况和前期调解情况,并与前期参与调解人员联合研判。经过充分沟通,检地双方认为本案中双方尚未达成合解有两个关键原因,其一是死者家属通过咨询律师认为老王应按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进行赔偿,对赔偿金的期望值过高;其二是老王认为死亡结果与其行为关联度不大,自己已70多岁且家庭条件不好,赔偿的能力有限。为此,化解专班持续对接镇、村调解组织,在充分研判后共同制定了调解方案。

检察机关化解专班与当地的专职调解员多次前往死者家中,从法律层面、情理角度向死者家属释明案件的法律后果,引导其理性看待该案件的过程及结果。

经过多轮释法说理和矛盾疏导,死者家属同意适当降低赔偿要求,老王也认识到自己存在一定过错,愿意赔偿、补偿死者家属。3月14日,在检地联合见证下,两方达成赔偿谅解协议、握手言和,该案中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双方均表示,检察机关的调解工作将法理情融于一体,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

责任编辑:周升蕾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