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朱军:百面锦旗织就社区“枫桥图”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29 14:26:09

朱军是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北港派出所大华社区警务室民警,32载社区民警生涯里,用“细致”“担当”与“恒心”,用心用情用力服务辖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累计收获了百余面锦旗。

细致:“XXL号”笔记本里的“绣花功夫”

今年54岁的朱军来自警察家庭,爷爷、姥爷、父母皆身着警服,为守护一方安宁奉献力量。1998年,结束10年武警部队服役生涯的朱军,转业至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终于穿上那身梦寐以求的警服。

刑侦、治安等岗位的锤炼,让朱军积累了丰富经验。2002年,他成为一名社区民警,这一干,就是32年。在朱军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沓厚厚的大号笔记本。这些看似普通的本子,实则是他社区工作的“秘密武器”。

笔记本都是加厚型号,页面宽大,可朱军的字迹却又小又工整,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警情信息、工作进展和处置心得。翻开这些笔记本,仿佛踏入时光隧道。朱军在社区处理警情、化解纠纷的忙碌身影,随着一行行文字而清晰浮现。

“最开始我用小本子,可很快就用完了,后来就换成加大加厚的,同事们都打趣说我的笔记本是XXL号。”朱军介绍,基层社区民警日常面对的多是鸡毛蒜皮的琐碎事,这些小事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演变成大问题,“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遇到的警情、群众诉求记下来,时刻提醒自己,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完,有始有终。”

在一次日常走访中,朱军了解到三期居民张爹爹,因常年受老年痴呆、脑梗等疾病困扰,行动不便,无法前往派出所办理身份证。朱军立即在笔记本上记下此事,并将情况上报至分局人口大队。没过几天,朱军就和人口大队的同事们带着相机、指纹录入仪等装备来到老人家中。拍摄时,朱军和同事们一边亲切地和老人聊天,一边帮他整理头发、衣服,调整坐姿,还不停夸赞老人精神矍铄,让拍摄过程十分顺利。经过大约半小时的忙碌,圆满完成了老人的身份证办理工作,朱军还让老人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一张作为身份证照片。

“我随口一说的事,没想到您这么上心!”在收到制作好的身份证后,老人握住朱军的手,激动地说道。

自担任社区民警起,朱军便将群众的大小事情挂在心头,点滴记录,不知不觉已写满50本笔记本。这些笔记是他的心血结晶,也让他对责任区的情况了如指掌。正如北港派出所副所长曹一卿所言:“他的笔记本,就像一个‘档案库’,随时可以查找警情细节和心得,也为派出所办案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担当: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在朱军收获的锦旗上,常能看到另一个名字——严晨。今年是严晨担任辅警的第八年,跟着朱军工作也有五年。在严晨眼中,朱军是个特别有担当之人,凡事都亲力亲为,化解矛盾纠纷时细致入微。

在北港派出所,棘手警情往往会交给朱军处理,大家都相信他的经验能把问题妥善解决。“除了涉及需要办案的警情,朱警官从不推脱,总是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严晨回忆,起初他对朱军这股“不推事”的劲儿不太理解,尤其是接处警中遇到责任区外的矛盾,朱军也照单全收。

严晨不止一次询问朱军缘由,朱军却总是笑而不语。随着工作阅历增加,严晨渐渐明白朱军的为人:“他干了一辈子调解工作,能在自己这儿解决的事儿,绝不给同事添麻烦。”

今年2月24日晚,夜幕笼罩,细雨纷纷,负责当天派出所出警任务的朱军接到了熊女士的报警。原来,去年楼下一场火灾波及熊女士家阳台,导致房屋近3个月无法出租,经济损失与精神压力让他不堪重负。熊女士找楼下邻居理论,邻居却认为此前已赔偿过2000元的空调费用,后续问题与自己无关,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一触即发。

调解过程中,雨水打湿了朱军的警服,可他却顾不上这些。站在雨中,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从法律条款到邻里情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家都住在一个小区,抬头不见低头见,这场火灾谁都不想发生,咱们得想个妥善解决办法。”朱军的声音在雨中回荡,经过近三小时苦口婆心地调解,双方终于达成赔偿协议,握手言和。

“您在雨中坚持调解,主持正义,我真的很感动!”第二天,熊女士将一面印有“及时出警、耐心调解、公正执法、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朱军手中。

锦旗鲜艳夺目,恰似朱军为民服务的热忱之心。正因这份强烈的责任心,朱军成为辖区居民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依靠。

“有一份过期药品卖出去了,您一定要帮忙找到买药人,千万别让他吃!”去年3月14日上午,朱军接到小区药店负责人吴先生焦急的求助电话。原来,顾客买药离开一小时后,药店系统才提示药品可能过期,若服用会危及健康。可药店电脑仅显示顾客姓名,身份信息与联系方式均为隐藏无法查询。朱军争分夺秒,凭借仅有的线索,在5分钟内便查到购药顾客信息,成功和对方取得联系,及时消除潜在风险。

恒心:干工作“有头有尾有闭环”

朱军投身社区警务,始终坚守“有头有尾有闭环”的工作准则。在他心中,群众之事无小事,从接手到解决,每个环节都不容有失,绝不能让群众失望。

2024年7月29日上午,北港派出所接到周先生报警,称爷爷奶奶去银行取10万元后失联。朱军敏锐察觉可能是电信诈骗,毕竟老人年过八旬,是诈骗分子的目标人群。他和辅警严晨迅速行动,赶到老人家却发现屋内无人。朱军立即发动亲友拨打老人电话,经过近2小时坚持,终于拨通。原来老人已在银行取好钱,正要转给自称孙子的“周先生”。

朱军火速赶到银行,看到焦急的老人正要转账,他上前温和劝阻:“大爷大妈,先别急,和真孙子通个电话确认下。”老人看到警察,情绪稍缓。朱军让老人与孙子通话,老人才意识到骗子伪装成自己的孙子,编造“酒后打人需要赔钱”的谎言,放弃转账。等老人的亲属到场后,朱军详细开展反诈宣传,卸载老人手机里的可疑软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此后,朱军多次上门普及反诈知识,确保老人真正掌握防骗要点。

朱军的另一个身份,是周边3所小学、中学、幼儿园的“法治副校长”,学校遇到棘手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2024年11月7日上午,朱军接到辖区小学王老师的紧急求助,该校3年级女生邹同学在上课时,不慎被男生何同学用扫帚扫伤眼睛,双方家长在学校协商许久,却未能达成一致,矛盾陷入僵局。

朱军深知眼睛受伤的严重性,第一时间安抚邹同学母亲,因无监控,他逐一给任课老师、班主任、在场同学做笔录,不放过任何细节。

在掌握了初步信息后,朱军积极联系街道司法所、社区、学校和对方家长,努力搭建一个公平公正、理性协商的平台。他诚恳地对大家说:“咱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坐下来好好商量,一定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在接下来的调解过程中,朱军充分发挥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调解经验,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到家长的责任担当,从法律法规到道德情理,循循善诱,耐心劝解。经过三轮艰难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赔偿意向。

让朱军既意外又欣慰的是,在最终赔偿落实前,他就收到了邹同学妈妈送来的锦旗,锦旗上熠熠生辉的字迹,是对他工作的高度认可与诚挚感谢。

每当上学、放学,都会在校门口看到朱军和同事们的身影,多年如一日,从不缺席。朱军的联系方式挂在校领导班子公示牌上,不少家长遇到问题都会向他咨询。虽不负责教学,但朱军从不推脱,总是耐心解答。他常说:“家长们找到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让这份信任落空。”

在这位老民警的心中,无论是社区里的大小事务,还是校园中的点滴问题,只要与群众相关,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始终如一的恒心,在责任区践行“枫桥经验”,成为群众心中最坚实的依靠,也让那百面锦旗背后的故事,持续温暖地书写下去。(通讯员:罗维舟)

责任编辑:杨槐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