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奋力项目建设年 推进四大攻坚行动丨黄梅挑花:从文化符号到产业生态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27 17:13:54



日前,黄梅挑花手工包成功入选“荆楚放心礼”湖北特色消费品,这是继去年获全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之后又一殊荣。从文化符号、地方技艺到省域品牌、活力产业的跨越,得益于县发展全域大文旅工作组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转化应用,聚焦黄梅挑花等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创产品开发利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有寓意吉祥的龙凤图案,也有展现田园风光的花鸟纹路。准备将这些挑花图样融入下一批的手工包里。

3月25日,在位于黄梅县小南街的湖北梅开二度文化有限公司“黄梅挑花传习馆”里,公司负责人、市级非遗传承人洪利正和几名绣娘一起设计新的挑花图样。

据介绍,公司黄梅挑花产品涵盖冰箱贴、钥匙扣等饰品和手工包,其中,手工包深受大家追捧,虽然单价在900—1600元不等,但由于全部是纯手工缝制,款式独一无二,基本上每一批产品制作出来就被抢购一空,甚至很多人为了买到心仪的手工包主动提前付款预订。

图片

“困难时,挑花手艺人的月收入不足千元。”洪利回忆,传统挑花产品囿于固定形制,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市场需求的萎缩导致传承链条断裂,这个曾家家户户必备的“女儿红妆”,逐渐沦为文化记忆中的符号。

如何将这一传统非遗活化转化,再次为世人熟知和喜爱?在当地文旅部门的支持下,作为黄梅挑花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洪利创办了湖北梅开二度文化有限公司,并开始对传统纹样进行系统性解码:龙凤图腾转化为时尚包袋的主视觉,二十四节气纹样变身文创产品的设计语言,传统“万字纹”演化出几何美学新范式。

“初衷是在将黄梅挑花传承下去的同时,创新一些表现形式和载体,让黄梅挑花更易于被大家接受和喜爱。”洪利说,也让黄梅挑花从手艺人的工艺品真正转化为文旅消费商品。

这种创造性转化带来惊人的市场反响。定价1600元的“问梅”系列手工包一上市即告售罄,融合挑花元素的茶席、车挂等轻奢文创持续热销。2024年公司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其中,手工包贡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销售额。县文旅局副局长闻静指出:“我们不是在简单复制传统,而是对文化基因进行现代转译。”

图片

产业化进程中,工作组构建起“传承人+企业+农户”的生态体系。黄梅县人社部门将黄梅挑花纳入就业培训课程,并常态化开班,批量培训“挑花绣娘”,将分散的民间技艺转化为可量产的产业技能。截至目前,有超过3000人次参加培训,其中,不少人以兼职或者全职的形式参与湖北梅开二度文化有限公司的产品生产和企业运营。

“经过系统培训,这些绣娘为黄梅的挑花传承发展,培育了人才、积蓄了后劲。”闻静说,目前,全县操作熟练地挑花绣娘超过400人,形成“居家接单、集中品控”的柔性生产模式。

因为越来越多绣娘的加持,黄梅挑花以及衍生的相关业态逐渐发展成为黄梅文旅特色产业。

微信图片_20250321102633.jpg

在五祖镇东山问梅村景区的挑花体验馆,慕名前来体验黄梅挑花传统工艺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小南街“黄梅挑花传习馆”非遗研学、工艺体验等衍生业态蓬勃生长,吸引游客进店拍照打卡、选购挑花产品。两个场馆年接待游客访客超过10000人次。

“我们正在申报挑花技艺ISO认证。”洪利透露,企业已着手建立工艺标准体系,为产业化扩张筑牢基础。2024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0%,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万元。(通讯员:郑鉴峰 吴宇)

责任编辑:万佳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