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余清清、张亚楠、冯昊)春意融融,气温回升,茶芽生长节奏加快。3月25日,竹溪融媒记者走进竹溪县水坪镇前进村茶园,连绵起伏的茶园沐浴在和煦阳光下,熠熠生辉,层层叠叠的绿意曼延至天际。茶农身背竹篓,置身于茶海中,穿梭在垄垄茶树间,在经验与传承里,以风味为赌注,与时间相比拼,采摘今年第一茬新茶。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山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水坪镇前进村平均海拔较高,光照充足,降水均匀,茶叶成熟快,是远近闻名的茶叶生产大村,也是湖北省十大茶叶名村。该村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纯净无污染、无公害,茶园土质为高山砂壤土,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通透性良好,适宜茶树优质生长。
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5万亩,引进龙头企业3家,培植专业合作社36家、家庭农场14家,湖北四点灵茶业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当天,湖北四点灵茶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热闹非凡,茶园开园,茶机生产,村民们背着装满新鲜茶叶的口袋络绎不绝地前来售卖。工作人员忙着称重、分级、摊晾,车间内人来人往,一派繁忙。大片竹席上晾晒着翠色欲滴的嫩芽,宛若一条条通透的绿丝带,还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竹溪县传统茶叶采摘通常在清明节前后拉开序幕,眼下正是抢抓明前茶生产的紧张时刻。明前茶,即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因受虫害侵扰少,茶叶一芽一叶,经热水冲泡后,鲜嫩的茶芽如万“箭”竞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色、香、味齐全,因此备受市场青睐,售价可观。
“现阶段,公司一方面收购茶农鲜叶,加工成成品后投放市场进行批发或零售;另一方面,也为广大茶农、茶叶经营主体提供代加工服务,让代加工客户无需投入高昂的生产设备,也能实现一流的加工服务,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湖北四点灵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兆武介绍道。
今年,该公司斥巨资对两条自动化大茶生产线进行了全新升级,日加工大茶鲜叶能力超过10万斤,日产干茶10多吨。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该公司还注重品牌效益的推广,生产的优质茶叶畅销全国各地,每到春茶上市时期,更是供不应求,近期更是签下了680吨烘青订单。在水坪镇政府的带动下,该公司积极完善联农带农利益链条,大力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车间+农户”发展模式,全面推行“链条式、订单式、托管式、联合式”管理方式,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与企业、合作社、茶农签订茶园共管协议,建立“企业建车间、车间联基地、基地带茶农”利益链条。随着机械化生产不断升级,该公司预计在5月中下旬名优茶生产结束后,将转入大茶生产,2025年预计可生产加工干茶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以上。
一片茶叶,成就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在水坪镇,春茶抢“鲜”、四季采摘,“绿叶经济”辐射带动方圆5000余户茶农、30多家茶叶经营主体增收致富,实现了村村建基地、家家有茶园、人人会加工、户户能创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茶叶产业历来是竹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秉持“专注品质、融合创新、兴茶惠农”理念,突出精制茶、出口茶加工等重点,聚焦“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拓市场、增效益”五大方向,加速推进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全力扩展标准化智慧化生态茶园,打造集研学、旅游、康养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引擎,增添“鲜”活动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