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杨成皓、肖朕天)“从打氧机到冷链运输,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电。”3月24日清晨,国网京山市供电公司杨集供电所“鄂电红马甲”黄高华戴着绝缘手套,手持红外测温仪,正在检测楚丰渔业有限公司配电柜连接点温度,陪同巡检的王峰岭村党支部书记韩燕递上今年新增用电设备清单。
国网京山市供电公司员工在检查配电柜
这片占地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苗种场里,工人们早已忙碌起来。36台1.5千瓦循环水泵持续嗡鸣,将温泉水均匀注入29个生物圈养桶,增氧机在水面翻起层层涟漪。
“鲈鱼苗对水温要求苛刻,传统养殖依赖燃煤锅炉调温,能耗高、风险大。温泉与电力结合,能实现精准控温。”2022年,王峰岭村一处温泉因开发停滞陷入荒废,但其水温常年26.5℃的特性被楚丰渔业创始人李辉军看到了机遇。
李辉军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引进合作,一支由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组成的团队扎根乡村,联合科研机构展开攻关,创新研发“温泉+地下水+电辅热”三级智慧控温系统。
针对企业用电需求,京山市供电公司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服务方案,一方面建议采用基于分时电价的空气源热泵谷电蓄热技术,利用夜间低谷时段蓄能补充热源;另一方面优化液氧混合增氧设备的电力配置方案,该套节能系统在2024年为企业降低10.3%经营成本。
“这套控温系统日均用电超200千瓦时,供电所不仅每月上门巡检线路,遇到极端天气还会提前部署应急发电车待命。”技术负责人宋斌轻触手机上智能监测终端,实时负荷曲线清晰可见。为服务好企业用电,京山市供电公司新建1公里10千伏供电线路,新建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将线路延伸到企业“家门口”。
曾经无人问津的温泉,如今与稳定的电能共同支撑起苗场的运转。2700平方米的大棚车间内,29个生物圈养桶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传输溶氧数据,21个标准池的循环水系统依靠罗茨鼓风机和微滤机实现零排放。
“养殖用水每2小时循环一次,全靠电力驱动。”正在操作控氧设备的村民宋大爷感慨,“过去怕停电鱼苗缺氧,现在手机能收到供电预警信息,心里踏实多了。”
2024年,首批200万尾鲈鱼苗从养殖场“游”出,满载鱼苗的运输车正驶向四川、江西、陕西等地,带动周边村民18余人就业,人均月增收超1600元。
“今年,将新建4个生产车间,并采用光伏板屋顶设计,配备双电源控制柜,鲈鱼苗产能有望提升至800万尾,同步引进鳜鱼、罗非鱼等特种苗种,预计总产值突破千万元。”李辉军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