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志愿军老战士张万生,朝鲜战争负伤立功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27 10:48:44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家国)一寸江山一寸血。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集安等处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拉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序幕,至1953年7月27日,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指挥下,共毙伤俘敌71.8万人,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书上签字,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辉煌胜利,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的正义形象。在庆祝朝鲜停战协定68周年和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慕名采访了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唯一健在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张万生。

在六里坪镇六里坪村三组一处整洁美观的农家小院中,笔者见到今年已94的张万生,当说明来意后,这位老战士放下正在干的农活,坐在木椅上神采奕奕地向笔者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战斗经历。回忆起几十年前朝鲜战争那悲壮的一幕时,他不禁老泪纵横:“有多少战友埋骨青山,他们的遗骨还留在异国他乡,和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老战友相比,我已经很幸运了。”

1951年6月,时年19岁的张万生在鲁家寨村农会当基干民兵,这时六里坪区武装部工作队到村宣传征兵,号召广大青年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张万生听说后与同村青年高彦龙一起到村农会报名应征,起初张万生以为像区干队游击队员那样在家门口开展土改,随时可以回家干些农活,谁知听说这次要到很远的朝鲜去打仗,心里有些犹豫不决,征兵工作队与农会干部在他家做思想动员工作,到半夜时,张万生不顾父母反对,坚决地说:“我去当兵,保家卫国!”三天后与应征的青年步行到均县城集中,后坐汽车到武汉,又坐火车走了五天五夜,到东北安东新兵训练营集训3个月,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4师512团三营三连三班当战士。新兵团战士又坐火车到达安东鸭绿江畔休整了三天,更换装备,整训部队,新兵团入朝前举行了誓师大会,志愿军群情激昂地宣誓:中国人民志愿军誓死保家卫国,决不让美帝国主义踏过“三八线”一步。

1951年9月,张万生与战友们坐上火车从安东出发跨过鸭绿江向朝鲜北汉江进发,雄赳赳气昂昂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张万生所在的志愿军第68军是一支具有辉煌历史与卓越战功的英雄部队,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6纵队,后经过改编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由文年生为司令员,向仲华为政治委员,辖3个师,自1951年6月至11月,第68军在北汉江至文登里一线进行了长达13个月的防御作战,其间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攻势。1952年12月,第68军移至洗浦里、淮阳地区休整,并作为第20兵团预备队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准备,同年7月,第68军参与了金城战役,与敌作战1021次,歼灭美韩敌军7.4万余人,击毁击伤坦克152辆,击落击伤敌机696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以少胜多、以气胜钢应用“坦克劈入战”战术在文登里防御战及金城反击战击败美军机械化敌军,与美军的战斗事迹被改编为《奇袭白虎团》《飞虎》等经典影视作品。该军荣立一等功女战士解秀梅是电影《英雄儿女》的原型之一。第68军以其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而闻名国内外,被誉称为“不朽军团”。

张万生告诉笔者,由于前方铁路已被联合国军飞机炸毁,战士们必须背着几十斤重的装备徒步行军,白天防敌人飞机空中封锁轰炸,新兵团只能在夜间突袭行军,白天只能躲在防空洞里和森林中隐蔽。就这样经过18个夜间的行军,才到达文登里前线的512团三营三连,当时三连减员非常严重,有的班牺牲的只剩下2名战士,多的有五六个战士,新兵的到来使减员得到及时补充,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作为志愿军防御主攻部队,张万生与战友的任务是在正面50公里,纵深55公里的地域内,阻击至1952年11月底,并构筑4道防御阵地。

与联合军的优势装备火力相比,美军是武装到牙齿,不仅吃着肉罐头,喝着咖啡,而且保暖睡袋还装有充气橡皮人。而志愿军火力不仅弱,而且缺乏粮弹和御寒装备。当时文登里地区的温度已降到零下40摄氏度,许多志愿军战士趴在雪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面对纸老虎,我军抓住战机仍奋勇出击。张万生回忆起文登里防御战惨烈的激战时激动地说:虽然我军利用劈入战法击毁击伤敌人坦克上百辆,使突围敌军平均每天只推进1.5公里,为我军组织第五次战役赢得了充足时间,但我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我十几次闯过鬼门关,真是命大。

作为一名战士,白天与战友们一起挖防空洞、挖交通壕,晚上用木料草毯盖房子、铺草地铺为床,还要为朝鲜群众抢修房屋和抢收庄稼作物,吃的是从朝鲜群众那里买的南瓜汤。

朝鲜北部多山,都是山岭围绕的盆地。因此,争夺各个山头制高点则成了控制战场的关键,争夺激烈的血战亦于此展开,志愿军穿着与雪地同色的棉衣与白色披风,利用暗夜从四面八方穿插扑向美军阵地,美军士兵则用先进的自动武器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攻击中国军队。张万生说:“我负伤立功的时间是1952年3月,部队为我们发了春季外套,我们的任务是引导夜间运送弹药的车队到达前线,几十辆军车在夜间关着车灯行驶,有一辆军车因看不清路面,开了一下车灯,被空中的敌机发现,投下大量的炸弹和燃烧弹,敌人的燃烧弹内装着硫磺、沥青、汽油,溅到车上和身上都是火。一颗航空炸弹在我身旁爆炸,强大的气浪把我掀倒在地,我的大腿、手臂、背部也被3块弹片击中,当场昏倒在地,战友们高声用朝鲜语呼喊着:‘担架队快来,有人负伤了!’我被朝鲜担架队抬着走了十五里路,被送到战地救护站,志愿军女护士用剪刀把我身上已被鲜血浸透的血衣剪开,军装已结成了红色血饼,我昏迷了三天三夜,因需要手术取出大腿、手臂、背部的弹片,我被部队送回国内后方医院手术治疗。经过3个月住院治疗后我能自由走动。这次负伤,我被部队授予三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1952年7月,张万生怀揣“因战残疾等级一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和立功奖章复员回乡,参加武汉荣军学校3个月培训学习,后参加了统购统销支援前线工作。1953年10月,张万生依依不舍地离别单位回到六里坪务农,作为青年突击队员,便背着行李参加官山河水库建设,虽有伤残,仍冒着严寒在岸上开石挖土任劳任怨。1961年,经人介绍与邻村大山的女子结婚生子,育有两儿两女。

如今,张万生享受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优抚金和伤残军人抚恤金,享受着天伦之乐。他动情地说:“我能活下来也是个奇迹,是朝鲜担架队老乡把我及时送到战地救护站才捡回一条命,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能活着回来,我算是幸运的人。”

责任编辑:周玉娟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