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浠水人 教你四步识别AI谣言!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17 16:14:56
越来越火热的AI技术

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大家都开始学习如何用AI技术
写总结,做报表
提升工作效率
解决实际问题
但也有别有用心之人借助AI技术
“编新闻”“假科普”
蓄意制造并传播谣言
将“神器”变成“凶器”


c62ac60dbed9fd11a6efd9c834527a31.jpg



图片

典型AI谣言案例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而一系列“小男孩被埋图”在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并配文日喀则地震等关键词,引发大量网民关注。
鉴于该图片存在明显AI生成痕迹,如图中的小男孩有6根手指,虚假图片很快就暴露了。

图片

除自然灾害领域的谣言外,AI的“理性气质”也越来越多被用来包装反常识的“科普类”谣言。近期,一篇利用AI炮制的“80后死亡率突破5.2%”的虚假报告,因伪造的“权威数据”和“专家解读”视频引发网络集体焦虑。

图片

在传播过程中,还有一些自媒体账号发布AI生成的“专家解读”视频,一名身着白大褂的虚拟人像,以专业术语分析“中年健康危机”,背景还穿插伪造的统计图表,最终被证实数据完全虚构。

图片
经网安部门调查,这些谣言是个别网民为挑拨情绪、售卖保健品而推波助澜去传播。

图片

典型AI谣言场景




伪造热点事件

用AI生成“某地重大事故”图文、视频,配煽动性标题博流量。



捏造名人言论

篡改语音、合成视频,假借权威人士发布虚假政策解读。



炮制伪科普

利用AI生成“科学数据”,兜售伪劣产品(如“AI检测抗癌神药”)。 



嫁接虚假证据

将无关图片通过AI换脸、换背景,捏造“维权证据”“聊天记录”。


四步识别AI谣言

不当“受害者”更别当“帮凶”


图片

1

查源

警惕无明确作者、无正规信源的内容,AI生成信息常伪装成“网友投稿”“内部消息”。

2

看细节

AI图像:观察手指数量异常、光影不自然等; 

AI视频:注意口型与声音不同步、背景模糊扭曲。

3

验逻辑

AI生成谣言常出现时间矛盾(如“2024年政策”引用2025年数据)、地名错误等。

4

用工具

关注“公安部网安局”新媒体账号打谣信息,或通过“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腾讯较真”等渠道一键验证。


警方提示


01.

严守法律红线

不利用AI伪造公文、证件,不生成谣言、暴力等违法信息。

02.

抵制AI谣言

遇所谓“爆炸性新闻”做到“三不”:不轻信、不转发、不扩散通过官方平台验证信息,发现AI谣言立即举报,保存证据协助溯源。

03.

共担监督责任

主动标注AI生成内容,人人争做“谣言粉碎者”,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来源:平安黄冈

责任编辑:徐晓林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