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3年前,广东邦普公司重仓宜昌,抢占新能源赛道,先后投资320亿元建设邦普循环、邦普宜化、邦普时代3个项目。在此基础上,追加投资50亿元建设邦普时代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布局完善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已于今年2月10日正式开工,将确保12月投产。1月12日,在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投资协议签约现场,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长东高度评价宜昌营商环境好、产业基础扎实、发展优势突出,表示将扎根宜昌这片投资沃土,更大力度抓好宜昌基地建设,为宜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 杜小梦 摄
3月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与境外媒体记者对话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长东作为循环经济参与者,分享了自己在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方面的创新经验。
▲李长东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疑问,就是电池用完以后怎么办?”李长东回忆起创业初衷时说道。1997年进入电池行业的他,目睹了废旧电池处理难题,萌生了让废电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想法。2005年,李长东在广东佛山一间300平方米的小厂房里创立了邦普,开启了废旧电池循环利用的探索之路。
经过近20年发展,邦普循环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企业,聚焦电池回收、电池材料与矿产资源三大业务,不仅回收电池,而且为电池厂供应电池材料。
技术创新,引领电池行业发展
邦普循环拥有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其独创的定向循环DRT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破解了回收领域“废料还原”的行业性难题,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磷回收率达91%,技术能力大幅领先国外锂电池回收企业。
“过去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因为残值低、没钱赚,业内都不愿意回收,”李长东坦言,“但磷酸铁锂是我国的特色路线,也是优势路线,市场占比越来越高,如果只回收高残值的三元锂电池,忽视低残值的磷酸铁锂电池,日积月累国内就会引发社会问题,规模出口也会遇到海外质疑。”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邦普循环攻坚克难,在长达五年时间里,经过几十种技术路线的尝试与创新,终于在2024年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了短程提取磷酸铁锂中的磷、铁、锂等元素,成功制备磷酸铁,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磷酸铁再生材料产业化并取得经济效益。
在国内外布局多个生产基地,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目前,邦普循环在我国广东佛山、湖南长沙、福建宁德、湖北宜昌,以及印尼莫罗瓦利等地布局了多个生产基地。2024年,公司回收超过20万吨的废旧电池,并规划2030年达到100万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李长东强调,“在全球‘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回收降碳已成为国际共识。”邦普循环不仅在制造电池,而且也在回收电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闭环,实现了废电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提升了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生产过程中,邦普循环的产线都是封闭的,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物耗、能耗的使用,而且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做到“吃干榨净”,守护了蓝天、碧水、净土,助力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绿色理念,助力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邦普循环牵头制定并发布了全球首个战略性黑粉的国家标准GB/T 45203-2024《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为黑粉产品的合规贸易与进口提供了依据。
“一方面,我们出口电池,让世界人民享受新能源的福利,另一方面,推进废电池回收做成的黑粉产品可以在合规情况下进口,实现电池回收普及到千家万户,”李长东表示,“让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小清新’,绘就世界的‘大美丽’,让施政者更有信心,让消费者更加安心,让老百姓更加放心。”
来源:广州日报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