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深度发掘流动党员潜力 助力襄州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11 14:27:23

目前,全区近2400名流动党员遍布全国各地,活跃在各行各业,如何引导他们发挥技术专长、资源优势,助力家乡建设、反哺乡村振兴,既是流动党员群体的迫切愿望,也是区委组织部重点研究的课题。

建强流动党支部,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流动性强的特点,襄州区积极探索党组织设置新路径。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等地建立流动党支部,选配政治素质过硬、组织能力突出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通过创新“线上+线下”组织生活模式,定期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学习等活动,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参与率从63%提升至95%,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流动党支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服务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建立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大湾区产业动态和招商信息;另一方面,主动对接襄州驻点招商专班,协助开展产业转移对接工作。2024年,流动党支部累计为襄州区传递招商引资信息24条,成功引进项目3个,为家乡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特别是在推动湾区制造业向襄州转移方面,流动党支部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多个产业项目落地。

创新“双时段”机制,强化联系服务

襄州区建立流动党员“双时段”联系服务机制,通过“平常时段”常态联系和“重要节点”集中关怀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在平常时段,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每月与结对流动党员开展一次谈心交流,介绍家乡发展动态,了解党员工作生活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点,组织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让他们切身感受家乡温暖,深入了解发展变化,激发返乡创业热情。

通过引导流动党员发挥见识广、思路活、资源多的优势,鼓励他们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在这一机制推动下,一批优秀流动党员积极响应号召,返乡创业兴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古驿镇流动党员吴小英返乡创办薯百年家庭农场和湖北家源商贸有限公司,流转1000亩光伏用地发展红薯种植;石桥镇竹园村流动党员周彦龙投资40余万元,开发20亩“阳光玫瑰”葡萄园;黄集镇彭王村流动党员张开发回村打造瑞景农业生态园,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盘活土地资源……这些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流动党员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担当。

同时,襄州区积极整合政策资源,依托省市区“创业致富在行动”项目,为流动党员创业提供有力支持。截至目前,已累计扶持16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项目,为村党组织和党员创业项目注入资金64万元。

拓宽后备渠道,夯实人才基础

黄龙镇丁湾村党支部书记孙智芝辞去城市工作,带领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实现共同富裕;向湾村党支部书记向瑞回村带领群众发展红色乡村旅游,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这些优秀典型充分证明,流动党员群体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和较强的带富能力。

着眼2026年村“两委”换届,襄州区未雨绸缪,着力拓宽后备干部来源渠道。2025年1月3日,区委组织部出台《关于激励党组织书记担当作为的暂行办法》,从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工资待遇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并将文件纳入全区1月份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内容。通过流动党支部和线上学习平台,全区流动党员及时了解政策动向,94名流动党员已表达回乡任职意向。这一举措将有效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结构,为基层党组织换届、村集体经济发展和“361”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王建权)

责任编辑:陈义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