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点军区艾家镇渡口航线与客运渡船回眸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11 09:37:48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杨洪)江南风景美如画,花开时节又逢君。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江南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宜昌市民的心目中,江南一直都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唐古拉山的涓涓细流从青藏高原出发,自西向东连续走下三级阶梯,汇聚了沿途的无数条名川大河,来到四川宜宾始称长江。奔腾不息的江水凭借着一股势不可挡的蛮力挤出三峡,将秀美的宜昌分割为南北(此处实为东西)两岸。在有山的这一边,就是宜昌市民心目中的江南,也是很多市民的故乡。在未修建长江大桥之前,唯一能贯通南北两岸的交通工具就是渡船。

青山有意,流水无情。滚滚江流将宜昌大地断开之后,给生活在长江两岸的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宜昌人有句俗语叫“隔山容易隔水难”。新中国成立前,江南基本上没有机动客运渡船,每到清明时节,很多居住在江北的市民就会拖家带口回到江南踏青上坟,因为在这片故土上长眠着他们的祖先,滔滔江水怎能阻挡他们对故土和亲人的思恋,哪怕是乘上一叶扁舟(渔划子),也要怀揣着忐忑不安渡过这滚滚长江。

一、艾家至伍家的渡口航线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方便南北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在很多地方设立了固定的渡口航线,打造了机动船舶渡运过江旅客。艾家境内的早期渡运码头设在刘家棚(现刘家村四组)江边的皂角树下,人们称之为“皂角树码头”,江对岸便是伍家岗白沙垴码头。

艾家在成为建制镇之前,行政区划归属一直处于不断变换之中,1953年4月成立艾家乡,机关驻地刘家棚(今刘家村四组),归属宜昌县第9区(桥边);1956年1月,宜昌县将原第9区、第11区(土城)合并为新6区,艾家隶属第六区;1958年3月成立艾家公社,划入小宜昌市管辖;同年8月,小宜昌市在江南郊区建立点军公社,下辖点军、艾家和紫阳3个管理区;同年10月,宜昌县撤销县辖区级建制,将原第六区改为桥边公社,艾家复归桥边公社;1960年4月,桥边公社再次改回桥边区;1961年3月,艾家公社再次被划入小宜昌市郊区;1958年艾家公社重归宜昌县管辖,隶属宜昌县桥边区;1974年,艾家公社所属谭家河大队划入小宜昌市郊区十里红公社;1975年10月,艾家小公社划归联棚大公社管辖,更名为艾家管理区。

大半个世纪以来,每逢节假日,居住在江南的人会乘坐渡船去江北逛街,居住在江北的人也会乘坐渡船到江南来走亲访友。最喜欢乘坐渡船的要数小孩子,开船后,那些顽皮的孩子总爱趴在渡船的围栏边,眺望大江两岸的风景,有时还会随着起伏的波浪在甲板上欢快地蹦跳,大人们出于对孩子的安全考虑,往往会板着面孔把他们拉扯到船舱里坐好。

20世纪50~70年代,艾家片区因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南北两岸的人们只能经皂角树码头和白沙垴码头互通往来。60年代末,中船重工710研究所和宜昌县化肥厂入驻艾家公社后,才开始修筑短距离公路。70年代末,联棚公社在现刘家村六组和艾家村一组投资兴建了两家红砖厂,才修通了翻越土地岭的联(棚)艾(家)公路。

1982年,艾家管理区驻所及供销社等单位由刘家棚搬迁至罗镜滩(小地名),境内渡口也随之从皂角树码头迁移到了罗镜滩码头。1983年,宜昌县航运公司在市港航局注册了江南罗镜滩渡口至江北白沙垴的渡口航线,当时两岸的码头均为汽渡和客渡混用,码头所有权归属中船重工710研究所。

1984年上半年,艾家管理区更名为艾家乡,隶属宜昌县桥边区。198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桥边区,建立桥边镇、艾家镇(首次具备县辖独立建制)。在此期间,陆上交通相继打通了桥(边)艾(家)公路和老谭艾公路(经桥河村茅草坪通往谭家河村)。

平常在罗镜滩渡口乘坐渡船往来的大多数是菜农、过江办事者和上班族,每天最早的一班渡船是六点。天刚一放亮,就有不少菜农挑着菜篮子来到渡口上等候开船(半小时一趟),两条渡船对开,承载着菜农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江南的菜农们用菜篮子将时令蔬菜和水果通过渡船运到江北售卖,既满足了江北城里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也增加了菜农家庭的经济收入。所以在没有交通运输大流通的时代,艾家的农民不仅要靠天吃饭,还要靠渡船吃饭。

二、罗镜滩至白沙垴航线渡船渡口整治

艾家自1986年成为建制镇后,经济、社会发展才进入了新时代,20世纪90年代后,罗镜滩至白沙垴航线上客货运输相当繁忙,节假日高峰期,每日客流量达到1000多人。此时的水上客运有中船重工710所、宜昌县化肥厂外、宜昌县航运公司、三江客渡公司、刘家村委会等单位的渡船在同一航线上从事渡运。

1992年,710研究所整体搬迁至北山坡,其客运渡船停运,并将码头所有权整体移交给了宜昌县化肥厂(后更名为田田化工)。同年,宜昌海龙运输公司注册加入罗镜滩至白沙垴航线的客渡营运,该公司先后购置了3艘快艇从事水上客运。因快艇渡江只需三四分钟时间,深受旅客欢迎,竞争优势十分明显,致使其他三家单位的渡船客运量锐减,激烈的竞争导致安全问题突出,客船与快艇经常为争夺客源而发生船体碰撞,给过江旅客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缓解矛盾、确保渡运安全、避免其他单位继续亏损,经过长航宜昌海事局多次协调,宜昌县航运公司于1998年5月率先将“夷陵号”渡船退出了罗镜滩—白沙垴航线;随后,宜昌市三江轮渡公司也于1998年11月将“三江2号”渡船移交给了海龙公司经营;2001年4月,刘家村也将“艾家号”渡船移交给了海龙公司经营。自此,罗镜滩—白沙垴航线上仅剩下田田化工公司汽渡船和海龙公司客渡船。

2001年7月,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撤销宜昌县建立夷陵区,同时将土城、桥边、艾家三乡镇划归点军区管辖。

2005年,为确保旅客渡运安全,国家海事局下发文件,明令禁止单机滑行艇从事长江旅客渡运业务。点军交运局配合长江宜昌海事局按照文件要求取缔了海龙公司的快艇渡运业务。海龙公司从此便依靠“艾家号”和“海龙号”两艘双机铁驳船从事艾家至伍家岗长江两岸的旅客渡运。2007年,罗发新因转行经营编织袋厂,将海龙公司移交给吴克喜。

为改变两岸码头客货混渡局面,艾家镇政府在宜昌市港航局的支持下,于2008~2009年分别投资11万元和12万元,在罗镜滩和白沙垴田田化工汽渡码头上侧增修了客运渡口,实现了客货分流渡运。

2010年,在点军区交运局支持下,艾家镇政府又投资8万多元在双溪口修建了汛期客运渡口,确保了旅客安全渡运。

2015年,因“艾家号”渡船使用年限到期,海龙公司为确保水上渡运安全,又投资50多万元打造了一艘“海鑫”号渡船,于当年11月8日投入营运。

艾家镇在2011年前是全市唯一未通等级公路的乡镇,更不用说通公交班车了,老百姓出行极不方便,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制约。直到2012年9月,历经八年艰苦奋斗,连通夷陵长江大桥与艾家集镇的新谭艾公路才得以全线刷黑贯通。2013年上半年,宜昌市交运集团开通了由三三0转盘至艾家集镇的城际班车。2014年4月,宜昌市公交公司在点军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强烈呼吁下,开通了宜昌万达广场(胜利一路)至艾家镇七里村的城际班车。

随着时代的进步,江南的交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尤其是夷陵长江大桥和猇亭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昔日的天堑变成了通途。有了公路、桥梁、班车之后,艾家人的出行才较为方便了,但菜农们因为有菜篮子而不便乘坐公交班车,只能继续乘坐渡船过江。海龙公司为了方便菜农,对菜篮子一直实行义渡,只收取人头费。20多年来,船员们无需任何监督,一直坚守着这条温暖菜农的举措,为广大菜农过江卖菜付出了太多的辛劳。

2016年11月,宜昌田田化工因涉及宜昌市主城区长江岸线环境污染被市政府关停,该公司汽渡船也同时终止营运,退出了罗镜滩——白沙垴航线。至此,罗镜滩渡口上仅剩下宜昌海龙运输公司的两条客运渡船。

2017年初因江北岸线护坡治理,白沙垴码头及渡口被伍家区政府行文宣布撤销。为确保广大菜农过江卖菜及两岸上下班人员往返,经过区、镇两级政府多次出面协调,市政府同意保留江北客运渡口功能,并决定由护岸治理工程施工单位在原白沙垴渡口上游300米处开辟一处临时渡口,让宜昌海龙运输公司客运渡船继续经营。宜昌海龙运输公司在伍家岗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之前,仍继续为广大菜农和过江旅客提供渡运服务。

三、最后的客运航线及消逝的渡船

2015年,随着孝子岩至镇江阁客运航线及渡口的关闭,罗镜滩渡口至白沙垴航线便成了宜昌城区最后的一条客运航线,仅有宜昌海龙运输公司的“海龙号”和“海鑫”号两艘客运渡船还在坚持运营。

2017年,连接艾家镇与伍家岗的“伍家岗长江大桥”动工兴建,城市公交也逐步得到完善,私家车开始大量进入农家,在渡口上等船过江的旅客越来越少,每天仅有上100位菜农和少量上下班人员乘船过江,不能满足两条客运渡船按时对开,海龙公司为了避免亏损,将渡运时间调整为每小时一趟,并裁减了部分员工,开一艘歇一艘。

随着“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口号的提出和实施,宜昌市政府对城区长江两岸按照环保要求,作出了全新的规划布局。2019年5月,为切实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水域环境,市政府对罗镜滩渡口至白沙垴渡口的客运航线作出了关闭决定。

2019年6月24日,点军区艾家镇人民政府根据宜昌市点军区人民政府的文件通知发布公告,决定对艾家镇罗镜滩渡口予以撤销,客运渡船也于2019年6月28日晚正式封船停运。

落日余晖洒向忙碌的码头渡口,轮渡的汽笛声伴随着百姓归来的笑容,已经成为美好的历史画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城市在不断发展,新旧交替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规律。如今,伍家岗长江大桥已经建成,宜昌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也得到了中央高层的高度认可,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渡口关闭之后,为了保障菜农和居民正常出行,点军区交通运输局通过与市交运集团协调,在512路3辆客运班车正常运行之外,新增加513路菜农专线班车,由艾家集镇开往伍家岗。新增公交车辆不收取菜篮子费用,单程票价每人2元。

乘船过江已然成为历史。人们再也看不到客运渡船在江面上来回奔波的情景,客运渡船成为宜昌千百年来滚滚波涛中的一朵浪花,融入了历史的长河,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了宜昌几代人的回忆,成为宜昌人难以割舍却又渐行渐远的记忆。没有了客运渡船,或许有些人再也不会相遇。人们终将与传统的出行方式道一声告别,但是那些往昔的艰辛和波涛上摇曳的时光永远难以忘记。

对宜昌人来说,长江始终是绕不过去的情结。它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放不羁,也有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满腔柔情。它孕育着生命,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20多年来,宜昌城区交通的发展变化令人惊叹,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宜万铁路大桥、至喜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相继投入运行,大江南北交通日趋畅达便利。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进步,长江轮渡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告别,意味着新的开始。在江南罗镜滩码头与江北白沙垴渡口水运航线上经营了36年的客运渡船终于从人们的视线里消逝了。罗镜滩客运渡船不仅会载入点军的历史,也会深深地铭记在点军人民心中。新的历程昭示着新的发展、新的变化,点军人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朱敏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