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伍玉华、虞顺意、余可欣)阳春三月,走进远安县洋坪镇徐家棚村茶叶育苗基地,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排开,嫩绿的茶苗长势喜人。工人杨宏勇轻轻按下按键,自动喷淋系统便开始运转,细密的水肥从喷头中均匀地喷洒出来,精准地让每株茶苗获得养分。杨宏勇介绍说:“育苗基地的设备蛮先进,日常管护起来比较轻松!”
科技进步为茶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加快茶树良种化步伐,洋坪镇政府依托市场主体远安县金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多万元,高标准打造占地120亩的茶树良种繁育苗圃。在这里,自动喷淋系统、水肥一体化、智能控温、自动遮阳网等自动化设施一应俱全,让育苗工作变得高效又精准。
“通过大棚自动化温控和通风系统,可实现全年茶叶育苗不断档。科技育苗可节省50%的人工成本,茶苗成活率从60%提高到90%以上!”金鸿公司总经理黄德炎高兴地介绍,目前基地育有鄂茶10号、中茶108等种苗,除了满足本土需要,茶苗还销往云南省和湖北十堰、恩施多地。基地年可繁育无性系良种茶苗5000万株,年均销量1500万株,年销售额500万元,市场前景可观。
“远安黄茶”是中国四大黄茶之一,享誉全国,市场价值高。但用于炒制黄茶的老茶树,核心产地局限在鹿苑村。且由于鹿苑村地域特殊的水土环境,老茶树不可直接移栽培育,导致传统鹿苑黄茶总产量低。为破解这一难题,洋坪镇政府联合县农业部门,推动金鸿公司与浙江中茶院合作,引进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繁育技术,让鹿苑村之外的其它地域也能栽种黄色叶片的特种茶树——品种黄茶树,培育炒制出的新品黄茶推出后受到了市场认可。
运用茶叶无性繁殖技术,工人们对引进的无性系品种黄茶茶树良种进行剪枝和扦插,再将品种黄茶茶苗栽植到工厂化育苗大棚内进行恒温培育。这样培育出的品种黄茶种苗纯度较高,移栽后能够很快地适应本土生长环境。目前,品种黄茶苗已在远安县百井村、龙泉村、北沟村等多地试种,并采摘炒制成功,远安黄茶总产量随之大幅提高。
“除了引进和繁育品种黄茶,我们正在探索更新无性繁殖技术,让鹿苑村的老茶树也能通过扦插繁殖。由此培育出能够适应其它地域环境、可以培育炒制传统鹿苑黄茶的茶苗。”黄德炎说,希望通过两到三年时间,完成相关技术革新和种植品比实验,再大面积推广种植,让“鹿苑黄茶”这一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标特产“开枝散叶”。
从“会种茶”变“慧种茶”,农业科技在茶叶育苗中大显身手,让企业和茶农都尝到了甜头,找准了发展方向。当地政府因势利导,以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和推广为抓手,用科技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春耕春管向“新”而行,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远安广袤田野徐徐展开。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