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洪山构筑环大学创新发展带生态圈
湖北日报 2025-03-04 19:32:39

湖北日报讯(记者严芳婷、通讯员赵浩宇、陆玮)3月4日,洪山区科技创新大会暨加快建设环大学创新发展带推进会在洪山科创大厦举行,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创平台等机构,共同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路径。

环大学创新发展带生态伙伴圈启动

当日,洪山区发布加快建设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山水星光”计划。该计划传递了“科技赋能生态、创新引领发展”的核心理念,提出加速成果转化、助力创新创业、提升企业培育、焕新街区品质、开放消费场景五大行动细则。同时,发布“星光科转8条”,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高予以500万元支持。

现场,“武汉先进技术研究院(筹)”和“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洪山协同创新院”正式揭牌。武汉先进技术研究院是连接高校、院所、企业、园区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未来将打造成为兼具技术攻关、创业孵化、企业引育、成果转化等功能的综合性高能级科创平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洪山协同创新院的成立,将共享创新资源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洪山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会上,环大学创新发展带生态伙伴圈正式启动。高校、企业、机构是环大学创新发展带生态伙伴圈的三大核心支柱,洪山区将着力引进培育各类科创服务机构,优化科技金融支持政策,促进环大学创新发展带资源互通互联、功能集约高效、活力迸发涌流,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洪山区和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签约共建“概念验证中心+洪山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双轮驱动创新引擎,将通过校地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域控底盘项目、介质冷却永磁直驱动力引领者项目等科技资金“拨改投”8个立项项目签约,多所高校的8个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落地洪山。

“去年10月申报后,两个月时间,我们就拿到了‘拨改投’支持资金,让公司有更足的底气投入高端医疗装备研发。”联华智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智勇表示,此次“山水星光”计划发布,让我看到洪山对于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硬科技落地发展的决心,让我们对未来在洪山创新创业有更足的信心。

深化“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

活动中,来自高校院所、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代表进行了主题发言,分享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经验与思路。

“在科技创新领域,学校依托材料、交通、汽车、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与洪山区共建了环理工大科技创新走廊,孵化科技型企业56家,转化专利技术300余项,带动区域产值增长超50亿元。例如,我校新材料团队与洪山区企业合作研发的高性能光纤传感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长江大桥健康监测,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标杆项目。”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发洲介绍,依托洪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基地”,理工大将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储能、数字建造等前沿领域,联合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采取区校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概念验证中心等形式,开辟学校科技成果在洪山区转化新赛道。

洪山区加快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向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转变。2024年,新增市级及以上孵化载体7家,众创孵化载体突破50家,市级孵化载体数量和孵化面积均居中心城区第一。创新主体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1600家,数量均居中心城区第一。

创新生态活力涌动,在全省率先实施“拨改投”改革,设立总规模2亿元资金池,第一批拨付项目金额1300万元。洪山获评融中榜2023-2024年度中国杰出创投活跃区、中国最佳产业投资聚集区。

创新成果竞相迸发,推动湖北洪山实验室实体化运行,1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完成区域技术合同成交额210亿元。在全国“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洪山区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

“未来,洪山区将深化‘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构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孵化器到产业集群的立体化创新生态。”洪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三年的初步建设,将洪山环大学创新发展带打造为山、水、校、产、城高度融合的成果转化首选地、创新创业梦想地、新兴产业集聚地、城市焕新示范地和双创融合消费地,使洪山成为武汉环大学创新发展带的示范区和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重要承载区,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贡献洪山力量。

责任编辑:王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