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本期聚焦|凝聚基层智慧 干部协力齐献策
党员生活杂志 2025-03-04 10:39:49

省人大代表,公安县委副书记、县长 刘春霞:

健全完善“两段集成,两段发力”机制

公安县地处湖北省中南门户,是全国首批综合减灾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水稻制种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金融信用县。

近年来,在县委统一部署下,公安县聚焦基层治理最小自治单元,以“组长组聘、一组一辅、组产村管”三项改革为基础,深入实施“两段集成,两段发力”四级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架构,配强人力。推行“组长组聘”改革,依法依规合理调整村民小组数量,选齐配强村民小组长,构建起更为合理的基层治理组织框架。同时,实行“一组一辅”,明确村民小组长兼任组辅(治安员),赋予参照辅警的相应工作职责,当好本小组的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稳定信息员,激活小组末端民意感知力和群众自治力。

明晰职能,协同发力。以乡镇为节点,镇级以上搭建由政法委、公安局、社会工作部、信访局牵头的县乡平安工作联动机制,镇级以下做实“组”一级,构建镇村组三级矛盾问题和平安信息收集调处机制,派出所片警与村组联合对低风险矛盾纠纷进行调处,政法办与派出所每半月下沉到村(社区)组对中高风险矛盾纠纷进行调处并研究吸附稳控工作。

全量收集,处置有力。由乡镇派出所、网格员、组辅组织楼栋长、中心户采取“一问二跑三包四访”的方式,全面摸排收集信息,充分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联系方式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积极发动“五老”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群体挖掘重点人群信息,拓宽信息来源渠道。镇所村三方联动,采取“日研判、周汇总”的方式,推动问题及时有效就地化解处置,重大矛盾纠纷及涉稳风险,报县级统筹解决。

下阶段,公安县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两段集成、两端发力”联调联动联处工作机制,促进各类信息全量收集、全量处置。


省人大代表,云梦县委副书记、县长 方超:

培育文旅融合支柱产业

云梦是千年古县、文物大县,被誉为“中华简牍文化圣地”。云梦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作为云梦必须牢记的殷殷嘱托、重要历史使命和特有的责任担当,走出一条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强县之路。

开辟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精准对接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将传统文化符号嵌入城市家具、街头公园等公共空间。新建“城市书房”5栋、“文化驿站”12处、非遗工坊20余间。举办家书文化创享大会,楚王天下“万人演唱会”和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云梦美食节等系列活动200余场,省内外游客120余万人走进云梦。下一步,将围绕“馆城相长”,优化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博物馆“大学校”功能,将文博文化融入城市文化体系,推动实现“主客共享、景城一体”。

激活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以“博物馆+”为牵引,打造以博物馆、楚王城、祥云湾文旅景区为核心,“花开十月”等六大农文旅片区为多翼的全域旅游格局。博物馆展陈升级,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楚王城公园获评全省100个“打卡”地标项目。推出秦简法律探源、秦楚争霸等特色研学课程,2024年接待县内外研学旅行5.6万人次。策划“云梦过早”等消费场景,省内外百家旅行社、百名名导相聚云梦,唱响“上云梦,赢未来”城市名片。

下一步,云梦将继续在促进文旅融合上下功夫、求突破,培育支柱产业。高质量编制云梦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城乡旅游资源均衡配置、相互协同,打造博物馆“文化旅游圈”,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打造多元文旅消费场景,打造出更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强大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景点,勇攀文化旅游新高地。


省人大代表,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仙人渡镇党委书记 杨敏:

继续做好融链、育才、致富三篇文章

仙人渡镇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千里汉江穿镇而过,交通便捷,镇域经济发达。近年来,仙人渡镇系统落实产业集聚、人才回流、农民增收三件事,走出了一条以现代农业产业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推动产业集链成群。服务老河口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延链补链初步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实现年规上工业总产值219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年新增本地就业两千多人。2024年实现产值1亿元,壮大村集体经济100余万元,带动户均增收1万余元。

招引人才返乡创业。实施回乡就业、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两回两带”工程,招引能人回乡200多人,打造电商、民宿、特色种植养殖等项目30多个。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产业联动致富,召开招工对接会、春风行动招聘会,促进村民就业增收。通过培育龙头带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等,联农带农841户。依托生态优势,促进三产融合协调,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农民增收水平。

下一步,将继续做好融链、育才、致富三篇文章。

抓好融链上链工作。坚持供应链思维,积极融入省级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依托省级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培育农业现代化产业品牌。

抓好外引内育工作。深化实施“两回两带”工程,撬动社会资本和专业能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用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培育生态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推进农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同时,继续推进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建设,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抓好创收增富工作。支持有技能特长的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效应,让村民增加劳务收入;深化探索以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省人大代表,汉川市仙女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谢文华:

发挥基层治理中的“龙头”作用

全省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强调,要坚持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健全矛盾纠纷发现机制、化解机制、反馈机制。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作为街道一级,我们将积极发挥街道党工委在基层治理中的“龙头”作用,推进大会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深化基层减负赋能。做好街道编制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认真落实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政策举措,确保赋权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推动街道和部门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加强沟通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推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取得实效。

推进治理常态长效。以巩固“双报到、双报告”制度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结对单位、下沉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将下沉社区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探索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推动党员亮身份、赛家风、践承诺。

健全治理组织体系。持续健全“1+X”组织体系,持续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一核多元”的组织体系,引导各类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群众参与度,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构建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加大治理督导力度。分层分类组织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楼栋长开展专题培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强化面上指导,针对重难点问题召开专题会议推动。落实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推行专项工作周报制、月督导、季通报、半年考、年底评,确保社区治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省人大代表,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道

江欣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胡明荣:

以“深根工程”构建高质量治理体系

省政府工作报告令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极大增强代表们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定信心与责任感。为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作出贡献,江欣苑社区主要围绕三大体系推进。

以党建引领构建多元共治体系。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根工程”,社区党委在各小区成立党支部,小区每单元评选楼栋党小组组长, 组织党员中心户挂牌亮身份,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基层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的全面覆盖和有效领导。通过“小区遍访行动”等形式,选出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群众威望高的党员骨干,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

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服务体系。强化服务队伍建设,统筹小区党支部成员、居住地报到党员、组织派遣下沉党员、志愿者等力量,打造若干支专业红色工作队,精准服务小区居民;由党员居民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楼栋日常事务由党小组协商解决,红色工作队吸纳本小区居住党员、志愿者,就近参与小区治理。打造更加便民的完整社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除保留党务、政务2个服务窗口外,按需定制0—3岁托育园、老年大学分校、体医融合健康运动中心等嵌入式刚需阵地,全覆盖打造4个小区红色驿站,将阵地前移到群众家门口。推进数字化服务,建设智慧社区,实现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

以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打造高质量治理体系。与各下沉单位高标准打造人大代表“民情民意联系点”“基层立法联系点”“政协委员、统战成员之家”,让群众有问题可就近“找说法”。高标准建设社区综治中心,发挥“三官一律”专业优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发挥全国唯一设在社区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全省唯一的三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优势,通过全方位压实责任、全覆盖收集民意、全时段宣传发动、全领域办好实事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省人大代表,武汉东湖高新区

左岭街道智苑社区党委书记 胡云:

构筑社区志愿服务新高地

省政府工作报告字字句句体现着对民生的深切关怀,极具感召力与凝聚力。智苑社区将继续以先锋力量、志愿文化塑造社区共同精神,构筑志愿服务新高地。

持续挖掘,把志愿力量“找出来”。常态化摸底辖区志愿服务资源、居民结构、文化文体组织等情况,建立志愿服务资源清单与需求清单,找准有能力、有爱心的志愿者。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党员志愿者与辖区高龄老人结对帮扶,鼓励、引导居民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目前社区已组建6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达300余人。

精心培育,让志愿队伍“强起来”。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活动阵地,在辖区各小区楼栋单元入户大厅打造志愿服务客厅、党员先锋客厅等多个主题鲜明的特色客厅,配套共享WIFI等便民设施。在志愿者中推举18名“客厅厅长”,就近组织居民开展文娱活动、收集居民意见、调节邻里矛盾。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引导志愿骨干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社区志愿者骨干开展“强基育才”实践培训,提升服务、协调、宣传能力。

建立机制,使志愿服务“活起来”。链接社区共建单位资源参与社区治理,吸纳共建单位党员职工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化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开展社区慈善公益日、公益集市等系列活动,链接社会力量、慈善资源助力社区建设、反哺社区。建立社区“公益积分兑换”“时间银行”等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打造以党员干部、模范典型、热心群众为主体的“同心”志愿服务品牌,使“服务有热度、社区有温度”的志愿氛围蔚然成风。


省人大代表,嘉鱼县潘家湾镇肖家洲村

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蔡建红:

擦亮蔬菜名片,打响“嘉鱼甘蓝”品牌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筑牢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根支柱”,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令人备受鼓舞。肖家洲村将持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富民为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擦亮蔬菜名片,打响“嘉鱼甘蓝”品牌。

健全联农富农机制。成立村级股份制公司和组级经济合作社,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推进规模经营,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完善蔬菜产业服务体系。整合供销社、金润农业公司等多方资源,进行农业服务社会化试点。组建大中型农机、无人机服务队伍,建设蔬菜冷链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完善蔬菜交易市场和电商平台等,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

提升蔬菜科技种植水平。加快农业生产道路、沟渠、电网等生产要素提档升级和互联互通,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科技育苗、机械播种、无人机飞防、机械采摘等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劳动效率,力争全程机械化率达到70%。

打造精品蔬菜种植基地。在传统“两瓜两菜”的基础上,打造辣椒、番茄、藜蒿等精细化蔬菜种植基地,形成一主多元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金润农业公司基地,打造集自主采摘、研学教育、农趣体验、红色文化于一体的多元素蔬菜主题公园,举办各种农业体验和农业体育竞技等创意活动,助力乡村度假、休闲游。


省人大代表,宜昌市点军区点军街道牛扎坪村

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姜少华 :

“花木城”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令人精神振奋、干劲倍增。牛扎坪村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与宜昌主城隔江相望。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牛扎坪村只有守住绿水青山,才能实现从“荒石包”到“坝上第一村”的亿元逆袭。

坚持支部引领,村企联合发展。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将全村52名党员,分解包组联系4个村民联组与29个户联责任区,每个联组各配备一名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1—2名党员联系一个责任区。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寻找发展路径。村集体将花卉苗木作为首选产业,成立园林专业合作社,吸引村民入社;同步盘活500余亩土地,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依托城郊优势和独特山水资源禀赋,全村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最美庭院”创建工作,在刷新乡村“颜值”的同时,发展“商户+农户”庭院经济。

实施筑巢引凤,形成集聚效应。联合宜昌牛扎坪三峡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从事花木城建设和管理运营,形成“村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村集体通过招商引资,在总投资950万元的宜昌花木城开园后,建设交易场地320亩、温室大棚100亩,吸引来自广东、山东、浙江、湖南、四川、河南、福建、重庆等8省市客商入驻。此外,积极开展“花木节”“水果采摘节”等活动,聚集人气,提升知名度,发展花木经济,形成产业发展集聚效应。

盘活闲置资源,农旅融合发展。“赏花经济”成为牛扎坪村乡村振兴新抓手、致富增收新路径,通过产业带动,牛扎坪村形成花卉苗木、四季水果、有机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分区。村党总支鼓励村民自主创业、自主经营,支持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业;引导农户盘活闲置农房52栋,用于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每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带动村民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540万元。(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尹璇 朱翔宇)

责任编辑:汪曦晔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