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2个月宝宝突发罕见病 医生拨开迷雾找出病因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2-28 17:46:25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蕾 通讯员臧玲 楚茜

“沐沐(化名)的各项身体指标,现在都很正常,你们放心吧!”几天前,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胡奕宇,给一对焦急的年轻父母发去微信。

去年9月,他们出生刚2个月的孩子,因黄疸迟迟不退,到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儿科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抽丝剥茧,最终找到病因——一种名为“希特林蛋白缺乏症(NICCD)”的儿童罕见病。

经过精心治疗和喂养指导,小沐沐如今生长发育良好,是全家人的“开心果”。

不能吃母乳的“怪病”

“当时沐沐来医院时,黄疸指数异常地高,家长非常着急。”该院儿童遗传代谢病专家胡奕宇回忆,科室医生陈清花检查后,发现孩子肝功能异常,转氨酶、直胆、胆汁酸等指标明显升高,伴有凝血功能障碍。

随即采取及时治疗,包括纤维蛋白原输注、抗炎、保肝降酶、利胆等措施,小沐沐的病情有所缓解。

对沐沐展开治疗的同时,多位儿科专家进行会诊,怀疑孩子患上了发病率是五万分之一的罕见遗传代谢病——希特林蛋白缺乏症(NICCD)。

“得了这种病的孩子代谢不了乳糖,因此不能用母乳喂养,必须让孩子喝无乳糖的高MCT配方奶。”熟知各种特殊儿童奶粉的胡奕宇,当即让家长停掉母乳喂养,改用特制的配方奶。

经过6天的精细治疗,小沐沐的病情显著好转,顺利出院。

儿童罕见病 又称”孤儿””。

“小沐沐是幸运的,因为父母足够重视,让她及时得到治疗,如果希特林蛋白缺乏症没有早发现、早干预,不仅会导致生长发育落后,肝功能损害,重者甚至需要肝移植手术。”胡奕宇欣慰地说。

今年2月28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是“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中文主题为“不止罕见”。

胡奕宇说,他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罕见病这一特殊群体,深入了解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所面临的挑战,用爱与行动为他们的健康和未来贡献力量。

什么是儿童罕见病? “瓷娃娃”“木偶人”“蝴蝶宝宝”“月亮孩子”……这些看似美丽的名字,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罕见病。

罕见病是一类发病率很低、多数具有遗传性的疾病,也被称为“孤儿病”。据权威机构统计,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罕见病并不“罕见”,每年新出生的罕见病患儿达20万人。

罕见病容易漏诊, 预防尤为重要

胡奕宇介绍,罕见病因为病因复杂且诊治困难,常常容易导致漏诊误诊。

如何预防罕见病?

胡奕宇说,罕见病预防筛查是关键,早诊断,早治疗,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将伤害降到最低。

作为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宜昌市唯一一家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目前医院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分为四类:

一、常规新生儿五病筛查,病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以及地中海贫血。二、新生儿听力筛查。以上两项检查是免费项目。三、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四、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包括氨基酸代谢异常、有机酸代谢异常和脂肪酸氧化缺陷等方面遗传代谢性疾病共计40种。

据了解,目前宜昌所有助产机构的新生儿足底血血片,都要送到宜昌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测,所有筛查阳性的结果,医生都会召回、复查并进一步确诊,安排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诊疗。

责任编辑:韩永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