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一山行尽一山青,在景区里建设“最美高速”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2-28 14:55:35

穿越曲折蜿蜒的施工便道,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映入眼帘。在无人机视角下,玉带般的柴埠溪特大桥与天地云雾交相辉映,呈现出如同仙境般的绝美景色。

宜来高速公路宜昌段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在建难度系数最高的项目之一,也是湖北省提出的打通三大都市圈断头路、瓶颈路之一。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柴埠溪特大桥紧邻被誉为“华中一绝”的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沿线植被丰富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非常高。中交二航局宜来高速项目党支部书记邓居勇介绍道,“早在建设初期,我们就提出了打造‘最美高速’的建设理念。”

图片

作为横跨峡谷的特大型桥梁,柴埠溪特大桥的施工受地形限制影响极大,峡谷两侧山体陡峭,岩石坚硬,大风大雾天气频发,施工环水保风险极高。按设计要求,项目建设团队需要在峡谷两侧山体进行开挖,为后续搭建主墩施工平台创造有利条件。而大规模的山体开挖,势必会对整片山体的土壤与林木资源产生严重影响。

项目副经理沈博说道:“如果采取分级开挖的方式,就可以有效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林木、水土保持率,但施工进度就会大打折扣。”邓居勇再次强调道:“进度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追赶回来,但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的,这是原则性问题!”。

为此,项目团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就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研讨,最终确定了分级开挖、平整的施工模式,但对于负责现场具体施工的沈博来说,却是噩梦的开始。由于特大桥位于半山腰上,施工场地极为狭小,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他将本就不“富裕”场地又划分成若干小区,将设备精简到最少,并安排专人进行现场调度,从而保证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

图片

之后,他又从“牙缝”里抠出一块场地,作为渣土存放区,并且要求开挖人员在开挖过程中,就将泥土和石块进行分离,并且分开存放。“泥土就近存放,我们在开挖完成后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复耕复绿,虽然花费的代价和时间是巨大的,但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景区的风貌。”沈博说道。

图片

由于柴埠溪特大桥位于迎风坡,加之其独特的峡谷地形,一年中常有暴雨侵袭,为了防止雨季降水对开挖区域造成破坏,沈博带领团队在仔细研究地形地势后,修建了长达数公里的排水沟和排水管道,并且安排专人随时跟踪水土流失情况。

图片

而在工程顺利推进的同时,建设团队还成立了一支复绿专班,同步进行植树造林、种草复绿,在为期一年的大桥下部结构施工中,不仅没有造成任何水土流失,反而周边的植被愈加葱郁了,真正实现了“建一块,绿一块”,受到景区和前来调研的专家学者的大力肯定和推崇。

如今,柴埠溪大桥巍然挺立,成为大峡谷的一道亮丽风景,迎来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相继“打卡”,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项目建设团队对“最美高速”建设理念的坚守,更是中交建设者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坚定践行。

(来源:宜昌交通)

责任编辑:胡鹏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