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立誓弘扬红色文化架桥梁
人人都说我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我想,这一定是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所使然……
我出生在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红安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底蕴,“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军”!我爷爷就是革命先行者老红军,我公公是奔赴朝鲜的志愿军!我一家三代人中,有6位军人保家卫国,也正是这样的家族传承,给我烙上了红色的印记,让我有着特殊的家国情怀,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特殊的气质”。是啊,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赋予我一份特殊的使命……
·
六年前,我加入了光谷十小的团队,当走进教室跟孩子们介绍起我的家乡“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时,讲起14万英雄儿女时,他们竟一无所知,以为我讲的是虚构的故事。我很忧虑惆怅,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的家乡,而是他们竟然对红色历史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那他们又如何能担任起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呢?我想,我应该做点什么。
·
是的,培根铸魂,根植红色基因!我要在老区和城区之间架起一座红色文化的桥梁!
潜心践行红色文化润童心
我决定用六年的时间“磨一剑”!用我身上红色的基因,影响孩子们,感染孩子们,我要用红色教育育时代新人。
从一年级起,我悄悄更换了教室书架上的书,他们开始读《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后来他们读《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他们开始走上讲台讲述自己读过的红色故事。
2021年,孩子们三年级的时候,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岁生日,我和孩子们录制100个红色小故事在班级公众号里推广,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红色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也有幸作为光谷教育数百名新党员代表,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我和孩子们一起用行动献礼党的百岁生日。
六年来,孩子们读完满满一书架的红色书籍,他们开始变得坚强、勇敢;他们开始懂得节约一滴水,不浪费一粒粮;他们开始学会感恩,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欣喜地看到我的孩子们被红色文化滋养着,他们善良、正直,他们知道“热爱祖国”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践行一点一滴的小事。
我教孩子们唱《红星歌》《红领巾心向党》《国旗国旗真美丽》……用嘹亮的歌声歌唱祖国,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写满自豪和对祖国深深的爱。
我带着孩子们寻红色足迹。我们走进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园”,我们在纪念牌前敬献花篮,庄严宣誓。一件件褪色的中山装,一把把锈迹斑斑的大刀,炮火连天的仿真电影等等,将孩子们带回烽火连天的年代,再现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样的精神给他们注入强劲的成长力量,这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企及的。后来,孩子们自发寻访红色足迹,“首义广场”“邢台抗大纪念馆”“韶山毛泽东故居”等全国多地的红色革命圣地都留下了光谷学子的足迹……
·
矢志传承红色文化融血脉
六年来,红色文化已融进了孩子们的血脉!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被红色文化滋养着:他们看着冬奥会场上升起五星红旗时,会起立齐唱国歌;观看“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回国的纪录片时,会起立庄严敬队礼而致敬;在阅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会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看“福建舰”下水会鼓掌欢呼……正因为孩子们六年来红色文化的积累,每当看到这些情景都能产生深深的共鸣!
学校的红色文化墙——刻度尺上的百年历程,我们的孩子声情并茂地讲解,让一批批来访的嘉宾热泪盈眶;主题党日活动时,宽阔的讲台上,有他们小小的身影,融入他们情感的红色故事,引人深思……
·
我们的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多次在《楚天都市报》《湖北教育》上刊登。我把孩子们讲述的故事及我的日常随笔编撰成册,一共13本,30余万字,每一篇文末都附有音频生成的二维码,逐年集结成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印记。
六年来,我把红色基因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把革命的精神根植在他们的血脉里。他们善良、正直、坚强、勇敢、自律、自强,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能吃苦,这正是我想培养的人。他们将少年之小我自觉融入到祖国之大我中,将来一定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少年。
来源:东湖高新区教育局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