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策 划
李新龙
统 筹
何 迪
编者按:
1月15日至20日召开的湖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湖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吹响了荆楚大地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号角。本刊摘编政府工作报告要点,采访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梳理了他们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建议,以飨读者。
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24在战胜挑战中聚势突破
2024年极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第6次亲临湖北考察,对湖北发展作出新的定位、提出更高要求,6100万湖北人民备受鼓舞、倍增动力。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奋发作为,圆满完成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主要成就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增速全国第三,总量达到60013亿元
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健康3大产业迈入万亿级规模
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1.57万个、总投资10.8万亿元,“四新”类产业项目占比超过60%,均创历史新高
盘活国有“三资”3708亿元,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居全国前列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均高于全国
克服严重灾害影响,粮食总产达到557亿斤,连续12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
转型升级动能强劲
存储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世界领先,组织研发多款人形机器人,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9项、全国第2,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5.1%,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中部领先
3家高新区进入全国50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
综合优势系统提升
新增2个国际机场,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荆荆高铁建成运营、实现“市市通高铁”
武汉在副省级城市中增速靠前,襄阳、宜昌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孝感、黄冈继荆州后跨越3000亿元规模,8个全国百强县普遍位次前移
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省属企业营收增长26.2%,6家地方国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经营主体连续4年每年新增百万户以上,社会融资规模连续4年每年跨过一个万亿台阶
花湖机场货邮吞吐量跃居全国第5,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增速中部领先
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10大类52项民生实事全部超额完成
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超过90万人,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连续3年超过40万人
80%的中小学纳入教联体,86%的县建成三级医院,城市12分钟急救圈、农村30分钟医疗圈初步形成
农村实现寄递物流、充电桩、5G网络、四好农村路“四个全覆盖”
2025湖北发展进入整体提升关键期
今年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保持社会大局平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努力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重点工作
切实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扎实开展投资提质年活动,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6万个,投资增长7%左右
着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国家中部先进算力集群等5500个重大项目建设,年度投资7200亿元以上
着眼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三峡水运新通道等3100个重大项目建设,年度投资5400亿元以上
着眼城市建设更新提质,加快1600个城市更新、600个医教康育服务项目建设,年度投资8000亿元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争创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襄阳、宜昌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
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全力打造全球高端人才重要集聚地、世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现代产业创新引领地、全国创新生态示范地
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湖科学城建设,打造汉襄宜协同创新“金三角”,推进鄂湘赣“中三角”创新联盟合作常态化,建设长江中游技术创新中心
未来3—5年引进培养引进10名战略科学家、10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一业一策”壮大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AI芯片、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推动现代化工及能源、现代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突破万亿级规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
新建5G基站2.3万个以上,建设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中部枢纽,完成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
着力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大力推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收入分配改革和以要素配置为核心的高质量市场化改革。力争新增2—3家地方国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着力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加快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争创鄂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
促进区域城乡共同繁荣
高水平建设武汉新城、襄阳东津城市新中心、宜昌东部产业新区,做大做强武汉光电子信息、“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宜荆荆”磷化工、“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等优势产业集群
加快壮大40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持103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集约集聚发展,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
建设高标准农田300万亩。做强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推进1万个农村寄递物流网点提档升级
着力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建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长江博物馆、天门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标志性项目,加快“万里茶道”、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遗,支持黄石、孝感、恩施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申办第16届全国运动会
精心打造“神农架—武当山—三峡”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和100家精品旅游景区
努力绘就美丽湖北新画卷
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绿色技术推广等10大绿色转型工程,打造城市矿产、绿色建造等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支持襄阳、十堰建设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支持黄石、鄂州、仙桃等创建无废城市
清单化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加强水环境风险防控和黑臭水体专项整治
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欠薪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平稳落地。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支持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优质初中、每个县至少办好1所优质高中、每个市州办好1所特殊教育学校
加强重特大疾病帮扶救助,加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
全力实现多重目标动态平衡
严守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底线,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6%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粮食产量继续保持500亿斤以上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四五”国家考核目标
2025十大民生项目
纾解生育后顾之忧
护航稳岗就业创业
打造优质医疗服务
用心扶老帮困助残
持续推进安居宜居
畅通交通出行网络
综合整治城乡环境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防范消除风险隐患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