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李苑
2月15日,湖北省图书馆长江报告厅的大屏幕上显示“金玉满堂”“百年好合”等吉祥纹样和美好祝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祁璇做客长江讲坛,为读者讲授《中国吉祥纹样的艺术密码》。
祁璇认为,吉祥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世俗仪表。我国的吉祥文化发端久远,“吉”字最早发源于殷商甲骨文,是会意字,象征把某种戈类的兵器放置起来,寓意没有战争。“祥”同“羊”,是吉祥的预兆。“吉”“祥”二字连用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庄子·人间世》有云:“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纹样在古代又称纹饰和纹镂,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吉祥纹样是吉祥艺术中最为活跃的形态,中国纹样的特有属性——从内容到形式,大多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不是纯粹的唯美虚饰。讲究“有图必有意”,强调象征意义,是高度标准化的文化部件。祁璇举例说,比如今年央视春晚的“巳巳如意”纹样,顺滑流畅的灵蛇形状变成了方圆相接复杂的形态,暗含着如意纹的双钩、万字纹,通过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设计手法,延展出无限可能性,象征生命延续和希望传递,感受到生生不息。
祁璇说,从文化生产的角度看,吉祥纹样中蕴含了无数的美好想象、美好故事和美好情感,可为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养料和创意的来源。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吉祥纹样的创新设计也要顺应数智化的发展趋势。数智化工具能够辅助设计师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创意方案,并同时推动吉祥纹样数据库的建设和多元化应用,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纹样设计的数智化探索大体存在两条路径。一条侧重于“数智化生产”,另一条侧重于“数智化创意”。前者依赖于对纹样的语义,特别是形态生成规则的解析和运用;后者依赖于AI工具和数据。
祁璇以龟背纹为例,通过对称群的运算和变换,可以得到一系列具有对称性的图案和几何形状,给人一种和谐、平衡和稳定的感觉。“寓意长寿、吉祥和幸福,被视为长寿和智慧的象征。”
依赖于AI算法和数据,祁璇展示了一位大二学生做的锦绣花繁设计,衍生出各种形态,适用于多种情境。祁璇说:“对纹样进行了拆解和三维化处理,为纹样拓展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数字技术一定会拓展纹样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呈现方式,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读者向祁璇提问:今天的设计师如何保持传统纹样的韵味?祁璇认为,纹样是意在笔先,重点是放在意蕴的解读上,吉祥纹样的创作本质上是由吉祥语义驱动的标准化纹样模件的排列组合过程,其设计任务包括语义构建和视觉符号构建。吉祥纹样的符号是有层级的,如同汉字一样,存在一个“笔画-部首-汉字-词汇”的层级体系,这是我国古代造物思想的独到智慧,实现无穷无尽的组合。不同层级的模件,有着不同的构型法则。图元层模件构型规则的“中规中矩,方圆变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审美取向。这一审美取向也深深影响着吉祥纹样艺术。因此,图元层模件在造型上,往往以直线和圆弧为基本元素,展现出圆润饱满、动静相宜的整体格调。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