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一、巴东游什么?
二、巴东县ABC
(一)地形地貌,主要是4个特点:一是地形狭长,呈典型的“8”字形,南北跨度近130公里;二是分区明显,被长江、清江两江和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切割切割,北侧小神龙架、中间绿葱坡、南侧鹰嘴山是关键节点,形成“两江三山”的局面;三是地形起降大,西高东低,地表崎岖,山峦起伏,峡谷幽深,沟壑纵横,全县平均海拔高1053米,最高点小神龙架海拔3005米,最低点海拔仅66.8米,相对高差达2938.2米;四是溪流遍布,呈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高山、峡谷、石林、溶洞众多。
(二)巴东县城
1500多年以前,始建的巴东县城最初是在长江北岸,后来称作“旧县坪”。宋朝时20岁的寇准来巴东做县令,发奋改良农事,开拓南岸,以图有所作为,因此将县城搬到了江南的金字山。
巴东老城坐落在位于长江南岸的信陵镇,是古代恩施府对外物资集散的主要通商门户,也是川鄂两省的重要连接枢纽。巴东城自古就是“上连巫夔,下通荆郢”的交通要冲。
巴东老城背靠海拔994米的金字山,面临长江。说巴东是山城,其实巴东城没有城墙。三峡长江边的几个县级城镇,唯独巴东自古不设防,没有修建城郭。究其原因是巴东所在地山势太陡峻,根本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建造。巴东城内建筑,不是吊脚楼,即是用石头砌成高碚bèi才搭建的楼。
巴东老城依山而建,只有一条平行于长江的主街(一条被人叫做“扁担街”的独街)。以前有首儿歌说峡江的几个县城“巴东一条线,秭归一大片,XX像个猪食圈。”从巴东码头所在港务局沿主街向上走,至头道桥,大约长数百米。除了主街之外,到其他街道全是青石板的石阶(俗称礓碴子)上上下下。
在长江三峡的巫峡和西陵峡的过渡地段,是一片较为和缓的谷地,巴东县便依山而建,但那靠着的山,却又是与众不同的,那山自江面向上直插云天,形如“金”字,故名“金字山”,山其实并不高,但相对于周围的其它山峰,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气势,不知祖先为何要选择这最为险峻的一段来作为住地。
据历史记载,寇准十九岁时任巴东县令,他就是从这里一步步地成为了一代名相的。据说,寇准任县令时是有作为的,正是他将巴东县城自江北迁到了江南。寇准之后,不少历史文化名人路过巴东,多有纪念文字,久而久之,形成了故乡文化之中独特的寇准文化,秋风亭的原名,便为寇公亭。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