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在世界高桥上一天行走2万步 听声诊断桥病害 “咚咚”“哐哐”大不同
湖北日报 2025-01-27 20:09:40


王义高在检修四渡河特大桥主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卢家国 刘俊涛

1月24日,曾被誉为世界第一高桥的沪渝高速四渡河大桥上,返乡的车流接续不断。山间云雾缭绕,百米高的主塔时而淹没在云层中。这座横跨恩施与宜昌交界处的超级工程,桥面距谷底560米,相当于200层楼高,被誉为“天路中的天桥”。

冒雨行进至四渡河特大桥观景平台,顺着湖北交投高路监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赵华红手指方向看去,一名戴着蓝色安全帽、身穿黄色雨衣的瘦高个年轻人,攀爬在距离桥面近30米的主缆猫道上,身上的安全绳就是一道生命线。他叫王义高,是湖北交投高路公司监理员。此刻,他正对四渡河大桥主缆、吊索等关键部件进行检查。寻常人走上大桥主缆,桥两边的高度让人望而生畏。然而,王义高对此毫不在意——因为对他来说,这个场景已经重复十余年了。

王义高在检修四渡河特大桥主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摄)

四渡河大桥是中国首座跨度达900米以上的山区特大悬索桥,其建设难度和技术含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建成于2009年。大桥有40多万套高强螺栓,是大桥的重要构件,起着连接“骨架”的关键作用。冬季气温低,材料易收缩,加大桥梁的日常维护难度。

“这是湖北东西向的大动脉,春运车流量大,大货车多,桥梁安全马虎不得。”王义高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桥台、墩柱、伸缩缝等都是桥梁的关键部位,一旦养护不及时,很容易发生事故。他每天的工作从攀爬猫道开始,对主缆、吊索等关键部件进行细致检查,一天走2万步是常事。监理工作要求特别严谨,王义高每天都会第一时间填写监理日记,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被记录在案。

四渡河大桥的建设曾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特别是首次采用“火箭抛送先导索”技术,解决了在深谷中架设悬索桥的难题。这座桥的守护同样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与责任心。王义高和同事们不仅要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还要确保大桥的每一个螺栓、每一根钢缆都处于最佳状态。

检修前,工友为王义高系上安全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摄)

35岁的他,在这里坚守了十余年,也练就了绝活:当车辆经过桥梁伸缩缝时,他能听声判断钢梁的损坏程度。他说,一般车辆经过伸缩缝时,正常发出“咚咚”的声音,如果发出“哐当”的声音,这就表明路面下面的钢梁有磨损,严重的甚至要更换。

王义高所在的湖北高路监理鄂西养护驻地办第四监理组,驻点位于沪渝高速主线500米外的建始县高坪镇高坪收费所。这个驻地离他家只有40分钟的山路,但是他却一个月难得回家一次。

“路上的事谁也说不清,万一有情况,人不在岗,问题可就严重了。”王义高的话语朴实却充满责任感。他的坚守,确保了这座世界级高桥的安全与畅通,也让无数返乡的游子能够平安回家。

王义高在测量大桥上的坑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摄)

责任编辑:杨冉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