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谢峥嵘、柴君君、魏德国、杨丽)“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或缺乏,引起广泛肺泡萎陷及肺顺应性降低造成的危重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和呼吸衰竭等症状,多见于早产儿、宫内窒息、母亲患糖尿病、产程未发动前行剖宫产等,致死率居早产儿死亡原因之首。近日,谷城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运用无创呼吸机治疗RDS(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气胸的新生儿获得成功。
1月15日上午,谷城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接到妇产科紧急会诊电话,孕妇孕1产0孕36W+3,因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娩出一名早产儿,出生后出现呼吸费力、呼气性呻吟、皮肤青紫等症状,考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间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魏德国主任医师立即通知新生儿科转运团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带上转运设备将新生儿转入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救护团队迅速对新生儿实施救治,经充分评估病情,完成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后,确认患儿存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立即给患儿实施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呼吸困难改善不明显,且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在诊疗中,柴君君主治医师发现患儿双侧呼吸音不对称,通过询问病史、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考虑患儿存在“气胸”可能,急查胸部影像学提示肺部感染、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气胸(肺部压缩40%)。
RDS合并气胸,肺部压缩40%,患儿呼吸困难明显,气胸是何原因所致?是否需要外科干预?魏德国主任医师立即指示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同时积极寻找病因,加强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新生儿护理组针对患儿的感染关、气道管理关、喂养关等问题进行数次大讨论,按照个体化护理策略,制定了完整的护理方案,每天进行床边查房并逐一落实。
在柴君君主治医师、魏德国主任医师及全体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下,3天后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复查气胸大部分吸收,安全撤机。
谷城县妇幼保健院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及时发现“气胸”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经过积极救治,使患儿呼吸明显改善,并减少因持续性严重缺氧对各个重要脏器的损害,从而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同时也明显减少了患儿后遗症的发生。
该病例危重新生儿救治成功,使谷城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危重症的救治水平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将为更好的保障新生儿生命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