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灵蛇迎春,万“巳”如意。《秭归发布》特别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邀您走进秭归,感受当地独特的年味,聆听那些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故事。今天,“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推出第一期《去年“绣”出2000万元,如今“绣”出新春祝福......》。
当“春节”与“非遗”相遇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走进秭归县慢工绣艺有限公司
各类春节元素的非遗文创产品
琳琅满目、创意十足
“指尖”非遗的年味格外浓烈
“慢工绣艺”非遗工坊里,峡江绣娘们飞针走线,以绣花针为“笔”,在布上“描绘”出精美的图案,制作出一件件独具匠心的绣品。许多绣品上出现了“喜”“富”“春”等字样,元宝、如意、虎头等春节元素也体现在绣品造型上,节日寓意十足。
“新春将至,我们开发了很多新春的绣品,这款女士包运用‘三闾刺绣’技艺在香云纱布料上绣的兰花,非常受客户喜爱。除女士包外,还有车载香薰也卖得很好,新春的订单都已经爆满了。”“三闾刺绣”市级非遗传承人、湖北慢工绣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为向记者介绍。
2009年,成为在屈原镇仙女坪村游玩时,见到几个妇女正在刺绣,简单的针线和棉布在她们手中变成了精致的绣品,她顿时被吸引,对刺绣产生了浓厚兴趣。
成为遍寻“三闾刺绣”技艺传承人,虚心向他们请教,结合自身设计和刺绣功底,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三闾刺绣”全部技艺。
2016年,成为创办了湖北慢工绣艺有限公司。她认为,谋求融合创新,是激活传统手工技艺的有益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赋予非遗技艺更旺盛的生命力。
传统的“三闾刺绣”手工绣品绣制的都是襻带、门帘等乡村家常日用品。如何让“三闾刺绣”有更为广阔的天地?成为尝试将现代创作美感融入这项古老的手艺。
“一方面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财力,去挖掘专业的设计人员;另一方面通过电商、市场的数据去调研,让传统技艺适应客户的需求。” 成为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公司开发了大量实用绣品,颈椎枕、笔记本、车载香薰,这些日常生活用品加上“三闾刺绣”的元素后,备受消费者青睐,也逐渐打开了销路。2024年,“慢工绣艺”年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
人才培养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推动“三闾刺绣”普及和妇女就业创业,也是成为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在县人社、工会、妇联等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慢工绣艺”每年开设10余期培训班。截至目前,全县累计通过“三闾刺绣”非遗项目培训的绣娘达5000多名,直接或间接提供近3000个就业岗位,“指尖技艺”变成了“指尖经济”。
“我以前是一个家庭主妇,在家带两个孩子抽不开身。这项工作很灵活,可以带回家做,从刺绣中我也获得了成就感和价值感。”“慢工绣艺”绣娘乔贵容说。
谈及新年愿望,成为满怀期许,她表示作为“三闾刺绣”非遗传承人,将用好“一针一线”,不断创新“三闾刺绣”技艺,把秭归本地厚重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刺绣中,创作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绣品。“我们将积极借助电商销售、电商直播等方式,拓展产品销售市场,让更多人来了解‘三闾刺绣’,感受到针线刺绣的独特魅力,让‘三闾刺绣' 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绽放光彩。”成为满怀信心地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