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新春走基层丨孤守山巅三十年
湖北日报 2025-01-25 20:02:15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祝兆林 通讯员 刘俊 陈月林

1月24日,小雨。

10时30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南漳县城驱车前往薛坪镇雷家坡,一路攀山,蜿蜒曲折,车少人稀。

听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来采访,吴显东早早在路边等候。

雷家坡又名罗汉岭,海拔1100米,向上再爬479级台阶,就到了他的工作岗位——南漳县雷家坡电视广播转播台。

台阶陡峭,冷雨淅沥,行至一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已双腿发软,但年过半百的吴显东步伐矫健:“每天爬几遍,习惯了。”

走进转播机房,嗡鸣声充斥着耳膜,吴显东仔细查看设备参数:“功率高了设备过载,低了影响信号接收,我的工作就是让设备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

雷家坡电视广播转播台建于1978年,承担中央、省、市、县24套电视节目和15套广播节目的转播任务,覆盖肖堰镇、薛坪镇等6个镇区30多万人。

“我是1994年11月23日来的,当时一下车就后悔了,太苦了!”回到值班室,坐在火炉边,吴显东打开话匣子。

最初,值班室是三间土房,上山是一米宽的水泥路,转播台位于山顶,发射塔是钢铁结构。每天下午5时,他提一瓶开水到山顶机房值班,次日早上8时下山,白天每隔两三个小时上山巡查一次,一天至少五六个来回。

夏季雷雨天气,经常屋外雷声阵阵、屋里火星直冒,设备如遭雷击损坏,还要冒着危险更换设备。冬天降雪覆盖信号接收设备,必须两个小时上去扫一次雪,吴显东不知道摔了多少跤。

相比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孤独。

刚开始时,雷家坡转播台共有5人值守。2020年以后,转播设备更新,转播台只留下他一人值守,周边农户也搬到集中安置点。“有时候在路边看见有人路过,都要上前打个招呼说说话。”吴显东打趣地说道。

他也想到过离开,但前提是有人来接班。这几年,接班人来了一波又一波,最长的待了两个月,最短的只坚持了5天。“山上条件艰苦,年轻人待不住正常,我已经习惯了。等条件好了,年轻人也就来了。”他说。

长年孤守山巅,吴显东和家人聚少离多,家里的事都是妻子王琼花操劳,孩子的生活学习更是没有管过,每年春节将妻子、女儿接上山过年。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谁还看电视?”面对妻女的不理解,吴显东总是自豪地说:“山区很多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和网络电视,我守在这里的意义,就是保障他们通过广播和电视看到外面的变化。”

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炉子里的柴添了一把又一把,吴显东依旧滔滔不绝,“别急着走,再聊一会儿。好长时间没说这么多话了。”

责任编辑:杨康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