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减重30斤只为更好带电作业 铁塔之上“大材并不小用”
湖北日报 2025-01-25 19:24:0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孔韬 于江

1月15日,陈颢元在高压线上行走,准备开展带电作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1月15日一大早,武汉沌口大军山上,一队电力检修人员来到山顶一座铁塔下,准备带电作业。队伍中,一个身高1米7左右,头发微卷,戴着黑框眼镜的微胖年轻人穿起屏蔽服,挂上安全绳,做好了上塔准备。

如果不是在检修现场,这名有着典型“理工男”形象的年轻人更适合出现在校园里。实际上,此人是一名博士,他叫陈颢元,2023年9月考入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入职一年多,陈颢元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带电作业方法,还开始参与一些重要作业。当日,他们要带电更换整串绝缘子,这是几年来难得一次的“大活”。

人们习惯把博士与研究院、实验室联系起来,似乎博士在那里才有用武之地。陈颢元来公司后,领导并没有直接安排他的工作岗位,而是让他到各个部门体验了一圈。在输电检修中心,专门研究钢结构的陈博士眼前一亮。

输电检修中心负责省内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每年要带电作业数百次,爬铁塔是家常便饭。“学了十多年的结构工程和钢结构,这些知识在别处几年不用就荒废了,用在铁塔上,一点不浪费。”陈颢元做出了让人出乎意料的决定,到输电检修中心当带电作业工人。

1月15日,陈颢元在铁塔上带电更换绝缘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博士要来干带电作业,在输电检修中心还是第一次。“陈博士是作秀吗?”“博士来作检修工人的活,大材小用了吧!”一时间有各种议论。而陈颢元在一年内连续拿到登高证和带电作业证,创下近年来最快纪录,看起来是真有决心。

“真刀真枪地干活,跟考试可是两码事。”而且,带电作业对体力要求高,当时陈博士体重190斤,一些同事还是认为,博士去搞科研挺好的,没必要上塔“体验生活”。

“从小父母教育我,认定的事全力以赴、有始有终。铁塔之上,我坚信大才不会小用。”面对同事的议论,陈颢元用行动来回应,主动找到带电作业一班班长李明拜师。李明深耕输电检修领域20多年,获评“荆楚工匠”,他带徒弟,最看重精神面貌,体能总可以练出来。

第一次上塔干活,陈颢元发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印象深刻。“原来,在高空做事和在地面上完全不同,讲究力量与技巧并重。几十斤的工器具,师傅们在塔上操作起来轻轻松松,自己却很吃力。”下来之后,陈颢元打定主意减肥健身。三个月里,他把三餐减为两餐,晚上坚持慢跑,做引体向上,成功瘦身30斤。

1月15日,陈颢元在铁塔上进行高空带电作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带了博士徒弟几个月,李明也发现陈颢元不是个“书呆子”,不仅学东西踏实,而且视角独特。“以往大家琢磨如何给卡具等作业器械减重,总是从结构上动脑筋,小陈却从材料性质上入手,用金属改性技术达到了更好效果。”

一年多来,师傅带着陈颢元进行了20多次带电作业,做得多了,熟能生巧。15日上午,李明和陈颢元合作,换好了两串30多斤重的绝缘子。

“输电检修中心的师傅们性格豪爽,相处起来很愉快。”陈颢元说。“小陈基础好、肯钻研、能吃苦,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李明说。

1月15日,陈颢元(左)在铁塔上进行高空带电作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责任编辑:杨康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