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原菌是是原核生物,营养体大多是菌丝体,也有原质体,单细胞,假菌丝等。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孢子。第一阶段两界学说,即动物界和植物界,真菌归属植物界;第二阶段为五界学说,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其中菌物界包括两门,分别是粘菌门和真菌门;第三阶段是八界学说,即真菌界,胆藻界,眼虫动物界,藻物界(假菌界),动物界,绿色植物界,原生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在八界学说里,真菌不再是狭义的真菌,而是统称为菌物。它分布在三个界里面:(1)藻物界,包括卵菌,丝壶菌;(2)原生动物界,包括粘菌,根肿菌;(3)真菌界,例如除了上述提到的菌物,其他真菌均为真菌界。虽然八界系统出来后,对于真菌的分类有了新的看法,但是目前比较普遍通用的真菌分类还是采用Ainsworth系统,即真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其中真菌门包括5个亚门,分别是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鞭毛菌亚门的特征是营养体是单细胞或无隔的菌丝体。无线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游动孢子没有细胞壁,只有1-2根鞭毛。成熟时从孢子囊里面释放出来,能在水中游动。卵细胞由两个配子囊接触后,大的配子囊称为藏卵器,小的称为雄器,雄器内的原生质和细胞核移到藏卵器里,经过质配和核配而形成。鞭毛菌亚门真菌多数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在潮湿环境下容易生长。常引起植物根部或茎基部腐烂,湿度大时病部有白色毛状物。这类菌通过游动孢子活动传播,所以在田间的传播距离不远。土壤和残余植株是当地发病的主要菌源。引起的植物病害类型:根肿病,猝倒病,抑病,霜霉病。这里强调一下,因为我之前发了一篇文章,有人留言说霜霉病根据最新的分类是已经属于卵菌,即藻物界的分类了,因此我文章的说法是错的。为此,我把前面那篇文章删了,为的就是重新写一篇把真菌的分类历史加进去,以回应之前给我留言:根据最新的真菌分类,引起霜霉病的卵类是归到藻物界。但是在植物病理学里面,普遍采用的是Ainsworth系统的分类方法,在这系统里面,霜霉病的病原菌是归类为鞭毛菌亚门。鞭毛菌亚门根据鞭毛的数量和类型,分为根肿菌纲,壶菌纲,丝壶菌纲,卵菌纲。根肿菌纲只有一个目(根肿菌目);一个科(根肿菌科)。主要引起十字花科的根肿病。壶菌纲营养体有些是单细胞,有些是无隔菌丝体,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后面有单生的尾鞭;有性生殖产生休眠孢子囊。引起的病害例如玉米褐斑病。卵菌纲营养体是无隔菌丝体,无性生殖产生双鞭孢子,一根是茸鞭,一根是尾鞭;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纲的成员有疫霉菌,腐霉菌,霜霉菌,引起的病害是晚疫病,霜霉病,水稻烂秧病,绵腐病,疫霉褐腐病,白锈病。因为大部分真菌界的营养体是单倍体,而卵菌纲的营养体是双倍体,细胞壁是纤维素,和植物藻类比较接近 ,所以在真菌分类归类到藻物界,在植物病理学归类到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的特征是菌丝体没有隔膜。无线生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生活习性是陆生习性。一般的病原菌为:甘薯软腐病的腐枝根霉。孢囊孢子由菌丝分化成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孢囊孢子有细胞壁,没有鞭毛。成熟后孢子囊壁破裂,孢囊孢子散出。散播的过程就是病原菌扩散的过程,可通过风雨,昆虫扩散传播。接合菌的代表菌属有(1)根霉属。根霉属的孢囊梗不分枝,与假根对生,假根之间有匍匐枝相连。引起甘薯软腐病。(2)犁头霉属。孢囊梗产生在匍匐茎上,不与假根对生。孢子囊呈球形。接合孢子呈黑褐色,表面粗糙。子囊菌亚门的特征是菌丝体有隔膜。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无性生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对病害蔓延起重要作用。子囊菌都是陆生的,除白粉菌等少数菌是活体营养生物外,其他都是死体营养生物。一般引起农作物病害比较多的为以下几种:
- 有性生殖产生闭囊壳,闭囊壳表面有附属丝,呈菌丝状。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危害禾本科植物出现白粉病,病原菌是白粉菌。
- 有性生殖形成有孔口的子囊壳。例如麦类赤霉病的赤霉菌,麦类全蚀病的禾顶囊壳菌,甘薯黑斑病的长喙壳菌,柑橘疮痂病,葡萄黑豆病,花生叶斑病,黑星病。
- 盘菌类不形成分生孢子,而是在被害植物上形成菌核,以菌核越冬。菌核萌发时形成子囊盘。例如油菜菌核病的菌核菌,核果类褐腐病。
担子菌亚门特征是菌丝体有隔膜,除锈病和少数黑粉菌外,大多数担子菌不形成无性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担子和担孢子。病原菌例如锈病的锈菌,黑粉病的黑粉菌。黑粉菌以冬孢子附在种子,土壤,粪肥中越冬。萌发时形成担子和担孢子。不同性别的担孢子结合后侵染丝侵入寄主。黑粉病和锈病在病部形成黑色和锈色的粉状物。锈病夏孢子量大,可以通过气流转播,所以常大面积发生。同时锈菌的寄生专化性很强,寄主植物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高抗的品种也会因为病菌发生变异而转化为不抗病品种。半知菌亚门只有无性生殖,没有有性生殖;或者是有性生殖的时期跟无性生殖的时期间隔太远了,无法联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生理周期。半知菌都是死体营养生物,菌丝体有隔膜,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有的会产生菌核或者厚壁孢子。跟菌分生孢子的特征,半知菌可以分为4类:
- 分生孢子梗或分生孢子是有色或无色的,孢子梗分单生,集生,丛生状,束状,垫状。在寄主上表现为各种颜色的霉状物。病原菌例如稻瘟病的稻梨孢菌,玉米大(小)斑病的长蠕孢菌,棉花枯萎病的镰刀菌,棉花黄萎病的轮枝菌,香蕉枯萎病的尖孢镰刀菌。
- 果盘孢的分生孢子生在盘状的分生孢子盘上。分生孢子梗通常是单细胞,很短。病原菌例如棉花及麻炭疽病的刺盘孢菌,柑橘炭疽病的炭疽菌。
- 分生孢子在球形,翁形的分生孢子器内。病原菌例如小麦颖枯病的壳针孢菌,芝麻立枯病的壳球孢菌。
这类半知菌不产生孢子,只产生菌丝体,并在一定发育阶段形成菌核。病原菌例如水稻纹枯病及棉苗立枯病的丝菌核。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除了白粉病,一般都有明显病斑,且有明显颜色较深的边缘。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霉状物或小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