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付宏才、黄正鹏、琚勇)1月13日从枣阳市住建局获悉,不久前,枣阳市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县,是襄阳市唯一入列的县市,枣阳将抓住此次机遇,加快推进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园区功能提升和县城补短板建设,提升人口产业集聚能力,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枣阳市从规划入手,引领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发展,全力提升城市能级、产业层级和经济量级。按照“东优、南进、西拓、北调”思路,全力构建“一心三片、产站城融合”的城市空间格局,重点打造集文旅、影视、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城东片区,引导老城片区人口、公共服务设施向城东片区疏解,降低人口密度;依托汉十高铁枣阳站和国家级开发区,完善城南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快产站城融合发展。
按照此规划,枣阳市重点完善国家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和服务能级,打造11.08平方公里核心区承载平台,增强区域龙头带动功能。尤其是提质建设开发区物流大道、复兴大道、寺沙路、振烨大道、舂陵大道等10多条道路,便于企业内通外联;新建市区第三水厂,解决了南城工业区、吴店工业园和兴隆优良河工业区的企业用水保障难题;完成外环天然气次高压管线续建8.66公里、市政中压管网建设40公里,确保工业园区企业用气需求;完成110千伏南城输变电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供电保障能力。目前,国家级开发区西城园区重点发展钢铁产业,南城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吴店园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兴隆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
与此同时,枣阳市加大引才聚人力度。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对来枣阳(返枣)就业创业人才,首次在枣阳主城区范围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根据人才类型,以家庭为单位享受6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并实施购买新建商品住房补贴、鼓励生育购房补贴、房源团购优惠、支持公积金贷款购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另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城区新增6930个义务教育学位和820个学前教育学位,还依托市一医院建立高效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2024年城区增加各类新市民近万人,十年来首次实现城区常住人口数正增长。
枣阳还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沙河流域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竣工见效。融资12.2亿元,3年内实施城市14个区片连片改造,挖掘文、商、旅等多元社区价值,并新建、改建城区标准化菜市场18个,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累计改造城区老旧小区近400个、加装电梯120部。累计更新改造主次干道20多条、改造城区背街小巷181条,并加快实施沙河(城区段)人民路大桥和新华大桥建设项目,谋划实施枣阳城区连接汉十高铁站、吴店通用机场和襄阳东津新区快速路等项目,“内畅外联”的路网体系不断优化。加快城市绿化提质建设,建成中兴公园、啤酒文化广场、浕水公园、浕水法治广场、沙河(市区段)滨河绿地、汉文化广场、人民广场等一批公园、广场和近60处街头“口袋公园”,广大市民乐享“开窗见景、出门入园”的“绿色福利”。
枣阳加快推进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发展成效明显,2024年,该市主城区建成面积近53平方公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八纵八横的城市交通网已经形成,城区万象城商圈、汉城商圈、万达商圈、高铁商圈“四大商圈”持续繁荣;国家级开发区累计吸引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入驻投产,有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枣阳在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位居第74位,并在中郡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榜位居第73位,全市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湖北省8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排名第一。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