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为一流学科建设注入人才“活水”——长江大学人才引育的创新实践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1-14 17:41:15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一流学科的发展靠什么?靠人才。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

“一年内包括4位国家杰青在内的9位高层次人才加盟”“毕业入职无缝衔接,签约引进108人”“新增3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57人”……盘点2024年人才引育,长江大学成绩单亮眼。

这份成绩单缘何而来?校长刘勇胜道出“秘诀”:“将一流学科建设作为人事改革与教育改革的先行区,为青年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以人才的‘出彩’赢得一流学科发展的‘精彩’。”

才聚长大 跑出引才“加速度”

“从初次与学校取得联系,到郑重地签订聘任合同,前后竟不到两周时间,这般风驰电掣的引才速度,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回想起去年入职长江大学的情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郭锋的脸上仍难掩激动之色,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谈及那段充满惊喜与感动的入职过程,郭锋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记忆仿若昨日般清晰。他情不自禁地用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词来比喻——“加速度”。“每一次交流,都围绕着我的科研发展方向深入探讨,将学校优厚的人才政策一一剖析,让我看到了未来广阔的发展天地。入职之后,学校更是以高效的作风,迅速帮我构建起科研团队,调配各方资源。这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学校对人才的求贤若渴。”

与郭锋有着相似经历的国家优青获得者李庆,同样对学校人才引进的“加速度”赞不绝口。他满含深情地说道:“长江大学从洽谈、签约到聘任,赋予了我人生诸多高光时刻。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需要,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学校在各项工作推进上所展现出的快节奏、高品质服务,犹如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我、引领着我投身其中,成为这个温暖大家庭的一员。”

“这种‘加速度’体现在我们人才引育的方方面面。”人力资源部部长杨文星介绍,学校积极践行主动出击的引才战略,构建起“党委引领、多部门协同、学院师生参与”的全方位引才网络,形成强大合力。

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学校精心编织引才网络。“1+N”引才范式创新多元,海内外青年学者论坛、人才引进推介会全球发声,“楚才欧韵”跨越重洋,巴黎、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线上宣讲魅力四射,全方位拓宽引才之路,精准对接全球人才市场。“以才引才”策略、“快速通道”机制、“人才特区”建设与“团队引进”模式协同发力,打破传统引才藩篱,构筑宽领域、深层次引才矩阵,广纳天下英才。

“一年来,学校全职人才引育成绩斐然,吸纳包括9位外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在内的108位人才加盟,其中不乏各领域的顶尖学者和极具潜力的青年才俊,人才引进的数量与质量均实现重大突破。”杨文星说。

绿色通道 助力青年才俊“弯道超车”

“打破职称评聘、论资排辈,多元评价,畅通不同类别人才成长通道,成为我全心投入科研、潜心开展教学的强劲动力。”2023年12月入职学校的青年学者徐月说。

按照传统评审标准,许多年轻学者在某些方面资历尚浅,比如教学、社会服务……为深度挖掘青年骨干潜力,让他们潜心笃志地瞄准“卡脖子”重点领域奋力攻关,学校加大改革步伐,构建“长大学者”岗位体系,为其职称晋升、科研资源获取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创新前沿阵地,加快了他们成长为学科领军人才的步伐,为学校学术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学校目标明确,就是要围绕国家需求,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发展方向服务。”

“这就像是为青年才俊量身打造的成长‘高速通道’。”张博士这样形容。他在地球化学领域潜心钻研,有关“软流圈熔体分层结构”的前沿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Geoscience》,并被遴选为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在学界崭露头角。入职短短3个月,便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得益于人才特区制度,我被快速评为教授,还入选了学校‘长大学者’学科拔尖人才。没想到,没想到。”连用两个“没想到”来形容自己的喜悦心情。

人才评价 破除“五唯”焕新篇

“没有大帽子也可以被称为人才,学校的人才评价体系让我眼前一亮。”今年32岁的青年学者边江说。

据了解,边江入职学校后就入选了学科拔尖人才,并顺利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都源于学校推行的人才制度改革。”杨文星介绍。过去,单一的评价模式犹如一把粗糙的尺子,难以全面衡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独特价值。如今,秉持科学、公平、多元的理念,学校构建起了一套全新的人才评价体系。

这一评价体系涵盖了多个维度,从专业能力到职业素养,从创新能力到团队协作精神,无一遗漏。例如,在专业能力方面,不再仅仅以论文多少论英雄,而是通过增加“标志性成果”和评估“研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来进行深度评估。

鲁登云博士就是这一评价体系的受益者。在参加“长大学者”岗位评审时,鲁登云虽然论文不多,但其运用交叉学科学习背景,深度挖掘光学研究数据,创新构建模型,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Photonics》发表了代表性论文,其专业能力可见一斑。根据新的评价体系,鲁登云就成功受聘了“长大学者”学科精英人才岗位。

如何更科学精准地评测人才学术水平、发展潜力和社会贡献?学校还推出新招,将人才评价交给人才,注重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

在学校组织的校内人才计划遴选、人才聘期考核评审会上,80%为校外“同行”专家,并突出学术质量、贡献和发展潜力导向。

创新举措催生斐然成果。去年,各类人才在各个赛道大放异彩。横向项目签约近亿元、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国家级奖项12项、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斩获一等奖2项、国家级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新增3项、新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6项……

“充盈人才‘蓄水池’,释放创新‘原动力’,构筑发展‘好生态’。”

党委书记王建平表示,学校将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大胆创新,让人才在学校发展中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

责任编辑:高艳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