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规划织锦绣 国土绘丹青——2024年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工作纪实
湖北日报 2025-01-10 16:44:15


202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全州报批建设用地2.1万亩,比年度目标翻一番;


132个项目32807套住房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得到化解;


4个项目被纳入全省不动产登记疑难问题化解典型案例;


6项改革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试点;


7座省级绿色矿山、建南气田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到恩旅集团大清江公司上门服务


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到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现场研究项目用地保障


数据是干事创业最真实的写照。2024年5月31日,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正式挂牌,承担起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修复、城乡建设计划和项目管理、建筑市场监督管理、村镇建设等工作,迈入干事创业的新时期。2024年,全州自然资源系统始终坚持以规划引领为前提、以服务发展为核心、以资源保护为己任、以持续打好“九大战役”为主线,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作用,积极投身“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


踩足“油门” 高质量发展再提速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项目推进犹如“火车头”。作为全州负责用地管理、规划布局等关键要素保障工作的核心部门,如何强化保障,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面前的重大命题。

2024年12月6日,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大峡谷风景区管理中心营上村龙山坪安置点建设现场,数台挖掘机在作业,标志着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点进入建设阶段。

该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谋划论证,历经30余年,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是恩施州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水利保障工程。2024年9月27日,该工程用地“零补正、一次性”通过自然资源部会审,用地面积10984亩。

抢抓政策窗口期,就是与时间赛跑。自2024年7月8日启动用地报批,到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用时仅两个半月,创造恩施州有史以来单项目面积最大、报批时间最短的纪录。“为最大限度用好窗口期政策红利,我们印发了《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土地报批工作任务清单》,将24项任务落实到单位,做到‘日清日结’,为项目用地报批、快速推进提供根本保障。”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工作人员介绍。恩高宣快速通道(高新区段)、351国道咸丰段、351国道利川段、348国道巴东段、100kt/a锂电池负极材料、4kt/a碳/碳复合材料建设等年度重点项目顺利完成用地报批;宜涪高铁恩施段、巴张高速公路沪蓉沪渝连接段等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利咸高速公路五标段建设现场


这是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面对时代命题交出的漂亮“答卷”。2024年,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积极推进“上门服务行”活动,分行业、分县市开展现场办公,落实重大项目用地包保服务。主要领导带队上门服务39次,分别与恩施高新区、湖北省交投恩施分公司、恩旅集团、恩施州国投、恩施州高新投、姚家平公司及各县市逐一对接,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并集中答疑,破解用地中的难点堵点。589个湖北省、恩施州重点建设项目均得到充分保障,无一因项目用地问题影响建设进度。



恩施高新区188亩工业厂房项目顺利落地

项目纷纷落地的同时,科学、精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齐头并进,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目前,恩施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已顺利通过省级专家评审。与此同时,恩施市龙凤片区更新规划及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圆满完成,89个乡村建设行动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同样顺利收官。为进一步健全规划管理制度框架,《关于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的指导意见》《恩施州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配建标准(试行)》《恩施州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恩施州城市规划区居民自建房D级危房改造管理操作指南》《恩施州小型建设工程免于规划许可清单》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各项工作紧密衔接,全方位推动恩施州规划工作迈向新台阶。

添把“柴火” 助力营商环境更优化

日前,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人带领专班赴恩旅集团大清江公司开展上门服务,实地调研企业发展情况,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为恩施大清江红花峰林景区项目提供要素保障支持。


“发展延伸到哪里,政策和服务就跟到哪里。”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直言。2024年以来,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探索落实好政策、提供好服务,切实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以“两上四服务”为切入点,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含糊、不敷衍,坚持用心用情服务,做到快办、马上办,让企业投资放心。在政策方面,全州自然资源系统以机构改革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七大核心职能履职尽责。鹤峰县“林权不动产登记新举措”、宣恩县“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等6项改革事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


鹤峰县林权登记业务办理窗口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为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价值,必须摒弃“增量”思维,向“存量”要资源、要空间、要质量,积极有序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按照这样的思路,恩施州2024年共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876亩、闲置土地1640亩。闲置土地处置被纳入省级激励对象。建始县旧体育场节地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四批)》;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节地案例入选《湖北省建设项目节地技术与节地模式推荐案例(第一批)》;来凤县“零增地技改”低效用地被纳入全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为企业提供多种灵活组合的拿地方式,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并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业用地“个性化定制”服务。不动产登记中心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二级单位,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也从未放缓创新改革的步伐。

近年来,恩施州不动产登记部门始终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为工作导向,大幅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一方面,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实现不动产登记与湖南、河南等多地的“跨省通办”,并达成省内全域协同办理模式,让群众办理登记业务不受地域限制;另一方面,聚焦遗留难题攻坚,提前将132个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全部清零,切实化解群众办证困扰。同时,及时疏通政策堵点,成功办理二手房“带押过户”不动产登记623笔,涉及抵押贷款金额3.25亿元,促使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呈现倍数增长,为群众带来实惠。


恩施州市自然资源系统上门服务,现场为购房业主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以往群众办理缴税、抵押贷(还)款、水电气过户等业务时,常常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遇上跨省业务的情况,更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跨省跑动。”恩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情况大不一样了,我们通过整合多项业务审批流程,将原本分散在多窗的办理事项统一归拢到不动产登记专窗办理,成功破解了群众面临的办理环节繁杂、耗时太久以及重复提交材料等诸多烦心事。这一举措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接下来,恩施州不动产登记部门将全力推进不动产服务延伸至园区、乡镇,将窗口搬到企业和群众“家门口”,提升广大企业、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守牢底线 土地整治成效显著

“请你们务必品尝一下我自己种的芸豆!”

2024年10月24日,在耕地流失日常巡查途中,宣恩县椿木营乡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工作人员被范家坪村村民陈慧萍“拦”住去路。“去年这里还是一座荒山,我们齐心协力将其改造成致富田,今年在这里种出的芸豆为我家增添了可观的收入!”陈慧萍指向身后的那片土地说。这正是宣恩县耕地流失整改成效的缩影。近年来,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在宣恩县开展“林耕置换”试点工作。在全州范围内,已成功完成耕地整改恢复面积4.2万亩;椒园镇全域国土整治项目还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全国推广。


     宣恩椒园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开垦现场

这一成效离不开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坚守安全底线的坚定决心。2024年,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健全“党政同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责任体系,坚决贯彻耕地保护政策。借助实地巡查,对各类新增耕地流失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遏制,着力强化源头管控,取得显著成效。除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以外,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地灾安全防线。2024年4月,鹤峰县走马镇铜坪垭废弃采石场重新披上绿装,焕发新生。


   鹤峰县走马镇铜坪垭采石场生态修复项目

“以前这里尘土飞扬,周边是深坑和裸露的山石,遇上极端天气,极易出现山石滑落与滑坡,存在安全隐患。”矿山修复区负责人徐仲介绍,铜坪垭采石场生态修复项目耗资586万元。2024年以来,在鹤峰县委、县政府及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的支持下,该采石场的修复工作正快速推进。铜坪垭废弃采石场位于江坪河边,曾是湖北能源集团溇水水电有限公司石料供应基地,因多年采石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通过削坡消险、覆坑平整、沟道整治、挂网防护等一系列专业工程手段,彻底消除了该地的地质灾害隐患。随后,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再现等措施实现土地复垦,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栽种植被时,选取适合的树草,进行人工种植,实现采石场复绿。之前,鹤峰县有的矿山开采处于无序状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给生态造成破坏。“我们始终把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突破口,抓治理、利长远、惠民生。”鹤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股负责人张华说。铜坪垭废弃采石场重焕生机并非个例。

2024年,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关闭矿山修复治理27家,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面积2370亩,修复治理面积位居全省第二;建成省级绿色矿山7座,建南气田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实施地灾治理项目32个,总投资3.07亿元;全年地质灾害无一人伤亡,成功避险9起,避免伤亡20户64人。其中,利川市文斗镇文龙村茶园崩塌等3起成功避险案例入选全省梅雨期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巴东黄土坡地质文化村获评全国四星级地质文化村,成为湖北省首个四星级地质文化村,也是全国5个四星级地质文化村之一;恩施州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中心获得“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标志性工程——黄土坡地质文化村体育公园




来源: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编辑:刘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