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秭归实践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1-10 16:33:35



1月7日,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秭归县召开。来自全省15个县(市)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以及一线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就是既要管控好在册的地灾隐患点,又要管控好潜在的地灾风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如何建设?全省这个重要的会议为什么在秭归召开?















































地毯式调查摸清“家底”















































秭归县地处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集山区、老区、库区于一体,降雨充沛、地质复杂、风景秀丽,却也经常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


秭归县于2024年初被纳入湖北省“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试点。“以往只盯住已知隐患点的方式,显然不足以应对,地质灾害防治须由‘点’向‘面’拓展”,秭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王恩锐说。


秭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灾防治工作,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前期开展1:50000地质灾害详查、建房修路切坡隐患排查、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县域地质灾害隐患核排查等工作的基础上,还组织技术单位开展历时6个月的野外调查,全面摸清了秭归县地质灾害分布情况。


图片

图 | 开展地质灾害详查


在一张全新的识别图上,清晰地展示了秭归县全域被精细划分成的1384个斜坡单元,并据此划分出极高、高、中、低四个风险等级。此外,全域划分的风险防控区为959处,其中重点防控区154处、次重点防控区313处、一般防控区439处、巡查区53处,直接威胁到4.2万人的安全。


“地质灾害风险识别‘一张图’和风险双控‘一张图’,有效解决了‘80%的地质灾害发生在非在册隐患点’的问题”,王恩锐说道。


图片

图 | 开展应急演练


按照“一张图”,秭归县逐点逐坡落实责任人,创新探索出“六员共管”新网格化双控管理体系。随之,以乡镇为单位,对所有双控“六员”开展技术培训13场次;以地灾隐患点为单位,逐一开展屋场式、院坝式应急演练686场次,防灾减灾和避险自救能力不断得到强化。



“高科技”助力“人技结合”















































让精准的预警信息跑在灾害前,是防灾避险的关键。因此,提升“技防”尤为重要。


在水田坝乡谭家湾滑坡专业监测点上,白色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像一个个站岗的“哨兵”伫立在山头。


图片

图 | 位移监测站


“通过 GNSS 位移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山体的微小位移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能及时发出预警,为群众争取宝贵的避险时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任王云飞介绍,秭归像这样的普适型专业监测点已有755处,在册隐患点专业监测覆盖率达95%。


而这只是秭归县建设的乡镇地质灾害智能防控系统的一部分。


从2019年起,秭归县便对全域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自动化实时监测设备安装,其中包括自动雨量计、裂缝仪、声光报警器等专业设备。这些设备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下雨量超过设定值、地表发生位移,报警器就会现场报警,确保群众在第一时间迅速撤离,逐步实现“人防为主”向“人技结合”的有效转变。


图片

图 | 监测预警告示牌


此外,还在受隐患点威胁的群众家门前张贴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每个风险斜坡点安装标识标牌,告知预警信号、避灾转移线路、安置场所等信息,让群众一旦遇险就能从容应对。



“防”“治”并重筑牢“安全线”















































“在以前的老房子里,一下雨根本就睡不着。”鲁邦英家以前住在郭家坝镇擂鼓台村,房屋受到地质灾害威胁,一到雨天她就心惊胆战。


为了让群众住得安全,政府帮助他们搬离危险区域。鲁邦英一家6口住进了县城宽敞明亮、出行便利的新居。


图片

图 | 归州镇小岩头滑坡搬迁避让户新建住宅


避险搬迁不仅为群众搬来了好日子,更让群众搬进了“幸福里秭归县积极探索“产居分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脐橙产业社会化服务,解决搬迁避让橙农的后顾之忧。


“实施避险搬迁不仅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机遇”,王云飞说,秭归县2024年累计实施因灾避险搬迁87户360人。


走进房五高速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挖掘机、清运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忙着砌筑挡土墙,一派繁忙景象。


王云飞介绍,秭归县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将地质灾害安全隐患风险评估作为必要条件,并要求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三同时”(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


图片

图 | 两河口镇砚窝滑坡治理工程


同时,秭归县大力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数据显示,近年来,秭归县实施三峡后续规划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5个、综合防治体系地质灾害治理工程11个,优良率达90%以上。地质灾害治理后,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约500亩,恢复良田1500多亩。



同题共答护幸福家园















































在此次的现场推进会上,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为沙镇溪镇三星店村风险区巡查员兼地灾监测员张家红颁发“2024年度成功预报秭归县沙镇溪镇张家红屋场滑坡地质灾害”证书。


时间回溯到2024年7月9日19点,张家红像往常一样,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进行着每日的例行巡查。突然,他发现防洪沟内水流奔涌,路面裂开了一道约20公分宽的缝隙,路基深处传来沉闷的崩裂声。


图片

图 | 沙镇溪镇三星店村倒塌房屋


没有丝毫犹豫,张家红立即上报情况。镇防汛办、应急队伍与两委”干部赶赴现场。经过紧急评估,他们果断决定:立即组织当地74户共206位居民全部撤离。警报拉响!整个村庄在夜色中有序疏散。沙镇溪镇张家红屋场滑坡成功避险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张家红的事迹,正是秭归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生动写照。


2024年夏,对于秭归县地质灾害防治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持续强降雨引发较大地质灾害险情34处,变形总规模约286万立方米。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按照“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全县发动和带领3万余名干部群众参与全域隐患排查。


图片

图 | 《新闻“1+1”》报道秭归县应对地质灾害险情


此外,秭归创新运用“封控”理论,在50个高风险区,组织群众2638人撤离避险;对107个中风险区采取“封控”结合,对低风险区落实常态化监测。


在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下,秭归县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连续21年守住了地质灾害“零伤亡”的底线,为秭归百姓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张晓雪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