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网评|以礼让之心,筑国之大道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1-04 10:26:47

孔子认为“礼”是形式,“让”是实质,两者相辅相成。礼让不仅是治国的重要原则,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由此得古人启示,礼让能够化解争斗、节制欲望、维护社会秩序,从而实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基层治理大智慧,坚持宣教引领、德法并行、秉公用权,推进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以“拳拳公仆心”,谋求基层有效治理“新思路”。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礼节”,《易》中说:“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基层干部要怀揣真挚之心,摒弃冷漠之态,要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期盼与愿景,明确自己服务的方向与重点。要深入群众生活的细微之处,将每一次接触视为一次心灵交融的机会,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反复沟通、细致倾听,让服务之光照亮群众的每一个角落。

以“涓涓为民情”,夯实基层和谐安定“新根基”。要擦亮精神底色,将礼让和谐的精神特质融入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不论是调解者、参与者或是亲历者,都应牢固树立“以和为贵”思想,多一份“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大气,广大基层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尊重民意、依靠民智、珍惜民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集众智、汇众力,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扮演“主角”。

以“灼灼赤子心”,开启基层跨越发展“新局面”。要注重创新实践的探索与突破,避免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束缚,要摒弃“按部就班,不思进取”的保守心态,树立“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把相互礼让、以和为贵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干部要学好善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加强群众思想教育,从源头抓治理、抓落实,防微杜渐、治早治小。

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争的是艰苦岗位、急难任务,让的是普通工作、功勋荣誉。尤其是在礼让上,能做到宽容待之、淡然处之、平常看之,无疑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一种境界。新征程上,把相互礼让、以和为贵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涓涓细流的浇灌中,厚植“治理情”,真真正正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照进现实。(中共樊城区委组织部网评员乔瑾供稿)

责任编辑:汪凌蔚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