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今天吃地皮
徐雅频
这几天天气潮湿,连绵的小雨下个不停,地上的各种菌类疯长,其中最普通最多的也就是地皮(菇)了。
我们这里农村的老人孩子没有不知道什么是地皮的,因为几乎每家每户都吃过。我们叫它地踏菜,也叫地菜菇,地菇。春天打过雷之后,天气暖和了,地菜菇就开始生长。最初为球形,后慢慢扩展为扁平,直径最长的有好几厘米。有点像木耳,潮湿环境中颜色浅蓝,有点像橄榄色。干了后,又是黄绿色或黄褐色的。地表肥沃,气温、水分都达到它生长条件时,它会长得又大又厚,轻轻用手一抓,一大把。
第一次带着儿子捡地皮,我们找到一块长满地皮的地方,就叫儿子脱了鞋子然后把脚洗干净,光着脚,再轻轻踏入。孩子不解,我说:“鞋子会破坏地皮的,一踩就碎了,而且是对它的不尊重。”
我教儿子怎么捡才不会弄破地皮。“捡的时候要看清它的形状,如果大片连在一起的话,我们顺着边沿,用手指紧贴地面,托着它,再拿起来,整个过程都要轻。”
儿子不解,说捡个地皮还有这么多讲究。他就那么一抓,倒是一抓一大把,还有些得意。我摇摇头,继续捡地皮。
这里的地皮实在太多,太大,太肥了。不一会,儿子的小篮子就满满的。他高兴地说:“妈妈,我捡这么多了!”我笑了笑,继续捡自己的。
淘气的儿子在旁边,手里拿着他认为最大的一个地皮,开心地玩弄着,欣赏着。甚至还把大块的地皮贴在脚背上、小腿上、手臂上、脸上,说好凉爽,好舒服。
儿子玩闹了半天,我的篮子也满满的。我们俩洗了脚,穿上了鞋子,高高兴兴回家。
回家后,我在两个盆子里分别倒进我们俩捡的地皮,开始清洗。儿子就那么一抓,里面的杂质多,我得下大功夫才能洗干净。先一堆一堆地捡拾青苔、乱草,经过四五次的漂浮、冲洗,最后基本搞定。儿子看我那么辛苦地弄半天,脸上露出了愧色赶忙帮我清洗。最后我把全部清洗了的地皮放在一盆盐水里,进行消毒,准备午饭时做给家人吃。
地皮最原始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直接合着韭菜清炒,当然有人炖汤啊,炒鸡蛋啊。在我的记忆里,清炒的味道最好。
我在锅里倒了一点新出的菜籽油,油烧到八成热时,倒入地皮。呲呲的声音,淡淡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快要熟时,把切好的韭菜加入,香味变浓了。炒好后,装盘,儿子迫不及待地想吃,我制止了他。儿子满脸疑惑。
我说:“孩子,我在做姑娘时,你外公是不许一家人吃地皮的。”儿子更不解了,一个大写的问号在他圆圆的大眼睛里打转。
“我的奶奶,也就是你太姥姥,你外公的母亲是因为它没命的。”
“啊!”
我顿了顿,“当时外公家很穷,而且头年是大荒之年,阴历四月五月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太姥姥看着一大家人饿得不行,尤其是你外公,当时只有三岁,体质本来就差,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挨饿,心里是多么痛苦!也许是天不亡人天一连下了好几场雨。有吃的人家都发愁,可我奶奶却分外高兴,因为可以捡地踏菇了。她每天天一亮就出去了,一大筐一大筐的地踏菇煮着孩子们吃,解决了几餐的饥饱问题。可是地踏菇是不能吃多的,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它是性寒的。偶尔吃吃可以,当主食肯定不行。大人吃多了都受不了,何况是孩子呢?没办法,仅剩的一丁点粮食合着地菇给孩子吃,她就只吃菇子。几顿之后,她身体明显不行,但还是坚持做事,捡地菇。有一天,她上山滑了一跤,从此再也没有起来,一个月后就去世了。所以,一家人再也不提地菇,吃地菇了。”
“哦,难怪妈妈说要尊重地菇了!”
“嗯,某种程度上说,地菇救了外公一家人的命,但也夺去了你太姥姥的命。”
儿子放下筷子,郑重地说:“太姥姥,你看见了吗?我们现在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地皮只是我们偶尔尝尝的山珍,你在九泉之下可以放心了!”
抬起头来,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照在盘子里油光的地菇上,是那么亮。
徐雅频、女、团风县淋山河中学教师、黄冈市作协会员。在《楚天都市报》《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冈周刊》《楚天文艺》《知音汇》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