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2025年宜昌经济发展前瞻③如何促融合?
湖北日报 2024-12-31 16:26:44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仁玺

       中心城区是区域发展的引擎,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支撑,必须做强龙头、各扬所长,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 

       12月27日举行的宜昌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2025年,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双轮驱动,千方百计促融合。

       促融合要如何来实现?


切实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12月30日,全面改造后的夷陵长江大桥迎来万名参加迎春长跑的市民。这条宜昌最早连通主城区大江南北的大动脉,在历经一年半封闭施工后也恢复通车。

       宜昌提出,新城区和老城区都是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在新城建设上,城市要向北拓展,形成城市腹地纵深开发的延展片区;产业要向东集聚,形成以东部产业新区为支撑的宜荆荆都市圈示范片区;科创要向江南汇集,形成以算力和大数据、现代科创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聚集区,加快推动城市生态廊道贯通、水系联通和生态修复工程。在老城更新上,要抢抓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建设、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城市地下管网管廊改造加快实施等机遇,统筹推进片区更新改造。

       2025年,宜昌将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产服务、住房保障,实施城建项目355个,重点推进246个“必须干”项目,确保完成投资345亿元。

       加快建设城发企业总部、宜都企业总部等项目,确保市档案馆新馆建成投用,持续提升城市新中心功能。

       开工建设城市中央绿心5公里中轴线生态走廊、24公里环线森境,确保10公里水系连通、24公里绿心环道建成投用,13公里柏临河活力生态廊道对外开放。

       开工建设东方大道快速路,确保花溪路、昌磷路全面通车,加快高铁新城枢纽配套。

       加快推进夷陵长江大桥延伸段快速化改造、港窑路延伸段建设,确保新增快速路53公里。

       加快宜昌东部产业新区建设,加大舒家嘴片区开发力度。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12月20日,三峡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创下宜昌航空口岸自2005年开放以来年度历史最高纪录。

       2025年,随着三峡水运新通道正式开工,4条高铁、4座长江大桥、10条高速同时推进,宜昌将成为链接东西、承南接北的新“出海口”。

       宜昌提出,要深入开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年行动,着力构建“枢纽+通道+网络+平台+产业”枢纽经济发展新范式。力争完成综合交通投资400亿元。

       ——高速公路方面,开工建设十宜高速兴山段等3条高速,加快建设城西高速、沪渝高速汉宜段改扩建、武重高速荆宜段等7条高速,确保呼北高速鄂湘界段通车。

       ——大桥方面,加快推进南津关、东艳路、枝江、沙镇溪等4座长江大桥建设。

       ——铁路方面,加快推进宜涪、宜常2条高铁,启动既有鸦宜铁路改造利用,确保沿江高铁汉宜段、宜昌至郑渝高铁联络线等4条铁路建成通车。

       ——航运方面,加快建设江南成品油坝上翻坝码头,基本建成姚家港锚地工程。

       ——航空方面,支持三峡国际机场进一步开发东南亚国际航线,做大客货规模。


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2024年,宜都市、枝江市、夷陵区在“全国百强”再进位,西陵区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区”,6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宜昌提出,2025年,要纵深推进强县、富民、兴村“三项行动”,扎实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提升县城建设质量、功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外出务工回流人口和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安家落户,促进县城人口集中、产业集聚。

       同时,宜昌将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新建17.7万亩高标准农田。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擦亮区域公共品牌,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以上。推广应用惠农服务平台,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025年,宜昌还将加快提升县域公共服务能力,力争每个县城办好1所优质高中、1所县级供养服务机构,三级医院实现全覆盖。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00公里以上。

责任编辑:韩永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