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竹溪林下生“金”,比“蜜”还甜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2-25 16:11:38

十堰市竹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2.6%,全县有森林资源面积达430余万亩,全县境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蜜源丰富,且无污染源,适合开展林下养殖小蜂蜜。

如何利用好森林资源和传统养殖林下蜂蜜的优势,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提高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率,实现林下生“金”?近年来,位于鄂、渝、陕三省交汇处的竹溪县15个乡镇和标湖、八卦山、岱王沟林场等8家国有林场和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林下养蜂,推动蜜蜂养殖特色产业发展,酿出了山区群众的甜蜜新生活。

蜜蜂助农增收

有花香,就有蜜甜。家住竹溪县城关镇大峪沟村4组的明安华,是当地出了名的养蜂专家。他家的房前屋后栽植了成片的桂花树,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蜂箱。每年桂花盛开之际,是明安华最为忙碌的时候。九十月各种山花竞相开放,便是取蜜的好时节。

明安华身穿防蜂服走进林间,轻手轻脚地掀开蜂箱盖,仔细检查蜂巢中晶莹剔透的蜂蜜。抖蜂、采蜜、割蜜……一系列熟练的动作下来,一个蜂箱就采蜜完成。采蜜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不能破坏蜂箱,还要防止蜂蜇,虽然累,但明安华心里特别甜。

养的蜂遍布竹溪县中峰、水坪、县河、鄂坪、兵营、新洲、八卦山等10余个地方。明安华自幼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他通过自学掌握养蜂技术,坚持采用传统养蜂模式,确保蜂蜜品质纯正。

如今,他通过与农户合作寄养的方式,每年养殖600多箱中蜂,采蜜4000余斤,年收入可达十万元以上。这份“甜蜜”的事业,不仅让他自己的生活变得甜美,也带动了其他村民发展养蜂产业。

在竹溪县,蜜蜂,是“受宠”之物;蜂业,被称为“空中林业、甜蜜产业”。在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林下养蜂基地里,群蜂穿梭在蜂箱与花草之间。养蜂人朱明全身着防蜂衣,头戴防蜂帽,正在打理蜂箱、查看蜂巢。自小在坝溪河村长大的朱明全,从2009年的20多箱蜂开始,边养边摸索“窍门”,成为远近有名的养蜂能手。到目前,他家养蜂达到500多箱蜂,带动周边农户发展4000多箱。朱明全通过养蜂,不仅养活了一家10口人,而且还带动坝溪河村及周边80多户村民依靠养蜂增收。

竹溪县蒋家堰镇关垭子村村民张显志全家养蜂325箱,出售蜂蜜近1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据他介绍:“山里生态好,山上蜜源多,养蜂可谓是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户加入到林下养殖小蜂蜜的队伍,竹溪还定期组织蜜蜂养殖户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养殖技能,每年组织5000余名养蜂大户分期分批参加国家、省、市、县相关单位组织的蜜蜂养殖、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次数达200余场次。同时配套出台激励机制,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林间空地、花源集中地等安置蜂箱,开展立体养殖。高山林草资源茂盛的源茂林场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产业致富增收项目,林场制定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对农户每年养殖10箱以上蜂农,按照每桶奖补2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采取“大户带动小户”方式,养殖户逐年都在不断增加,全场85%以上的农户,家家都有养殖蜂蜜10箱以上,农户都尝到了养殖的甜头,成为了全县林下经济养殖产业模式标杆。每年约有6000余人前去参观学习养殖技巧。

竹溪结合蜂蜜产业地域分布特点和各地养蜂技术、场地、人员等优势,以蜂产业为突破口,按照“一乡一产、一村一品、一场一特”林特产业总体规划,在全县开展蜂蜜养殖,出台优惠政策,激励农户在房前屋后、山坡、地边、林下等适宜养殖的区域,开展大规模散养,以家庭成员为主,人人争做养蜂人。目前,全县林下散养户达到1万多户,年产量稳定在6万多箱左右,产值达1.25亿元。

擦亮蜂蜜品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竹溪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将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像明安华、朱明全、张显志等这样的养蜂大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以中蜂养殖为突破口,在“土”上下功夫,在“特”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小蜜蜂”拉动“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蜂箱成了“绿色提款机”,养蜂人的“甜蜜事业”也成就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为了把蜂蜜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养殖小蜂蜜行业,竹溪还依托丰富的山场资源优势,成立养殖、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组织、公司、企业,从事小蜜蜂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竹溪蜂蜜”是采用中华小蜜蜂采集的黄连、五味子、五倍子等高山特色蜜源植物为主生产的蜂蜜。“竹溪蜂蜜”营养丰富,富含果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酶类、核酸、活性酶等多种营养物质。以其纯天然、营养丰富的特性,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为推进全县林下蜜蜂养殖产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竹溪县成立了蜂业协会,制订《竹溪县蜜蜂养殖技术规范》《竹溪县蜂蜜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申报“竹溪蜂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蜂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培植本土自主品牌,探索“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引领全县蜂产业加速发展,带动蜂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有序推进。

近年来,竹溪县高度重视养蜂产业的发展,成立了蜂业协会,制定了《竹溪县蜜蜂养殖技术规范》和《竹溪县蜂蜜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申报“竹溪蜂蜜”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多次举办竹溪蜜蜂养殖培训会、现场会、产品展销会,有效推动竹溪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竹溪蜂蜜产品实行常态化质量监控,使蜂蜜的生产、流通基本做到“可防、可控、可查”。

竹溪县明俊意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社”。该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合作社养殖基地位于竹溪县兵营镇,主导产品包括土蜂蜜、蜂巢蜜、中蜂繁育、巢础加工和蜂箱加工等5个系列,年产蜂蜜3吨,深受消费者青睐,该基地每年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并在第十四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荣获湖北生态农业特色好产品奖等殊荣。该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基地+蜂农+电商”的运作模式,广泛吸收农户以蜂箱蜂种入股加入到合作社中来,无偿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药物。通过基地建设、规模化养殖技术使当地蜂农每户年实现收入2100元左右,增加就业人员500余人。先后组织蜂农学习养蜂和割蜜技术,年培训达16次,并多次邀请浙江蜜蜂研究院专家上门为贫困蜂农授课、进行现场指导。

延长蜂产业链

竹溪县拥有充足、多样化的森林及环境资源为蜜源提供了坚实基础。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竹溪蜂蜜”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保障,使得“竹溪蜂蜜”成为优势产区之一。“竹溪蜂蜜”应用极其广泛,主要体现在联农带农致富增收、蜂旅融合、食用与相关产品加工、医疗和养生、产学研一体化中都具有重要应用和意义。

2024年12月,由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绿野尚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的“野迪竹溪蜂蜜”荣获“湖北省最受欢迎的十大森林食品”之一。

竹溪绿野尚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利用竹溪县丰富的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发展林下养蜂、生态旅游及生态农业产品经营开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电商平台”模式经营。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先后荣获“湖北省2023年度返乡创业电子商务类示范项目”“湖北省2022年度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旗下竹溪县顺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竹溪蜂蜜”产品,被评为第15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优质奖。2020年“竹溪蜂蜜”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4年“竹溪蜂蜜”入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24年第一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竹溪绿野尚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带动农户参与竹溪蜂蜜的生产、经营产品原材料、生产加工、包装物流、入股分红等环节,年带动农户2000户以上,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2023年销售额达3500万元,实现综合产值5000万元,有效地将资源转换为商业价值。

据竹溪县蜂业协会副会长王敏介绍,竹溪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适宜开展林下养蜂的山场比较多,再加上当地有养蜂历史传统,林下养蜂产业快速发展。盛产“竹溪蜂蜜”品质优良,202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证书。全县共有37家养蜂专业合作社,167家100箱以上大户,年创蜂蜜经济产值达到2.5亿元。

目前,竹溪县所管辖的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丰溪镇、泉溪镇等15个乡镇、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0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蜂产业。依托地标产品的品质保证,竹溪县培育出的“竹溪土蜂蜜”“野迪”“泗水朝阳宫”“坝溪山宝”等10多种蜂蜜产品,在阿里巴巴、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竹溪老家网等平台销售,产品销往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广受好评。全县有2.5万余人从事竹溪蜜蜂养殖、加工、销售蜂蜜及其产品,养殖量达到8万多群,年产“竹溪蜂蜜”1000多吨(鲜)。同时,配套延长蜂产业链,打造“智慧养蜂+药膳体验+旅游观光”产业链,促进林旅、农旅、蜂旅融合发展,“竹溪蜂蜜”产业综合产值达5亿元,蜜蜂授粉带来的农林产品增产率达10%以上。

竹溪县发挥森林“粮库”“钱库”作用,依托丰富的可利用森林资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大力发展林蜂、林菌、林药、林禽、林旅等多种林下种植养殖旅游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山区林农致富新路。其中林蜂产业效果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实现了既能保护好“绿水青山”的金字招牌又能实现“金山银山”的经济转变,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截至目前,竹溪县以林下养殖小蜜蜂林下经济可利用林地总面积60余万亩,初步形成了林蜂、林菌、林药、林旅、林茶等一大批涉林产业,林业总产值达42亿元,直接带动农户7.4万户林农增收。其中竹溪县蜜蜂养殖达到6万群,蜜蜂授粉带来农业产品增产20%以上,年产竹溪蜂蜜1000多吨(鲜)。(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秦新 陈建树)

责任编辑:郭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