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通讯员柯岱宏、王天宇)12月15日,随着天气渐寒,一年一度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鸟市又热闹起来。据专业机构监测分析,今年涨渡湖的鸟类数量有望突破3万只,打破近年来的纪录。
抬头仰望,许多候鸟盘旋在涨渡湖空中,湖岸边还有一大批鸟群栖息,时而惊起呈“一字形”飞起,十分壮观。据介绍,今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候鸟们也“姗姗来迟”,较往年推迟半个月到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过冬。近日,随着群集的候鸟越来越多,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逐渐迎来候鸟最佳观赏期。
“涨渡湖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通道上,丰富的食物资源成为候鸟越冬的好地方,每年冬候鸟在此越冬栖息,它们通常会在初冬开始到来,在2月底到4月份陆续离开。”新洲区湿地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
涨渡湖位于新洲区东南端,因“涨水为渡,落水为湖”而得名。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8054.38公顷,拥有集草本沼泽、河流、湖泊、人工湿地于一体的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水上森林和涨渡湖湖区是湿地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今年八月,武汉市观鸟协会会员在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还记录到3只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彩鹮,这也是武汉市首次一次性发现3只彩鹮。
2022年,新洲区启动涨渡湖水质改善与水生植被修复示范工程建设,对湖区西北侧约900亩水域进行生态修复,2023年底完成860亩水草种植生态修复项目。今年年初,启动实施水上森林鹭类栖息地修复工程,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今年我们对湿地保护区做全年的鸟类监测,从调查来看,秋季的水鸟已经达到了两万两千多只,以往在冬季高峰期才能达到这个数据,预测今年很快可能会突破三万只。”新洲区湿地管理中心负责人陈玲介绍,今年新洲区再加力度,退养还湿1049亩,通过生态修复,将这块区域打造为鸟类天堂。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