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新洲区:科技赋能精准治超 守护道路安全防线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2-15 16:51:14

近年来,新洲区坚持大数据、互联网与公路治理超限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治超工作,实现了交通治超执法工作效能持续提升。

提前谋划,持续推进治超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洲区高度重视公路治超信息化建设,2020年投资998万元,建设“智慧交通”信息平台(第一期)项目,又分三批投资1546万元,于2017年建成问津大道吴榜、2021年建成G230方杨、G347向家地、2024年建成G106余家寨、S118余楼、S323井边村和S325加油站等7套不停车检测系统。新洲区不停车检测系统的科学布局实现了辖区国省干线公路的全覆盖,监测信息全部接入智慧交通信息平台,并与湖北省治超联网信息管理系统联网,为治超非现场执法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注重普法,持续提升社会科技治超法治观念。新洲区治超办组织22家规上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专题就新出台的《武汉市货运车辆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办法》进行解读和集中宣传,依托问津大道治超检测卡点,累计向过往司机发放《致广大货运驾驶员的一封信》宣传单1.36万张;深入开展路政普法宣传,制作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节选)、《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节选)、《武汉市货运车辆公路超限治理办法》等宣传材料2400余册;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治超法律法规、科技治超动态、成效和经典案例。此外,辖区各街镇、各村湾、道路运输企业以及货运站场都深度参与治超宣传,通过LED显示屏、微信工作群和横幅等途径开展科技治超宣传,讲明治超工作法规政策、讲清超限运输行为危害、讲述科技治超进展和成效,引导人民群众持续关注、关心、支持科技治超。

先行先试,持续开展治超非现场执法实践。7月1日前,新洲区从模拟执法开始,治超非现场执法按照“数据采集、数据审核、违法信息告知、立案调查处理”的流程组织实施,实施模拟执法案件20余起,从审核、处罚到案卷制作做到执法闭环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初步实现了“人员调配到位、岗位职责明晰、工作流程规范”。7月1日,治超非现场执法正式施行。7月11日,新洲区开出全市治超非现场执法首张罚单,截至12月6日,湖北省治超联网信息管理系统推送线索信息67873条,审核信息54477条,通过信息27206条,发送短信息2655条,立案148件,占全市58%,结案92件,占全市48%,实施行政处罚20.35万元。新洲治超非现场执法新模式得到全面推广。

部门协同,持续整治治超领域交通违法行为。不停车检测系统启用后,执法人员发现通过信息平台推送的线索多为重载货车业主“故意遮挡号牌、安装强光设施干扰系统抓拍”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新洲区治超办组织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区交警大队定期调度会商,分析问题原因,组织开展联合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建立违法线索移交、处理及信息反馈工作机制,累计向区交警部门移交问题线索655起,其中176起得到依法查处,有效遏制了科技治超领域重载货车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高位运行的态势。

科技治超的推广实施,实现了公路治超由“人海战”向“信息战”的转变,有效弥补了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后治超执法人员大幅减少、路面执法效率低等问题,辖区问津大道检测点由全天候检测转为路面巡查,货运车辆的通行检测全部由不停车检测系统完成,显著提升了货车通行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道路交通安全,为新洲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殷洁 陈新华 )

责任编辑:李伟凡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