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三峡地区曾经是古地中海的海岸线
长江曾经自东向西流
听起来如此魔幻
只要去一趟G348三峡公路
众多地质科普打卡点
就能揭开谜底
因为宜昌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
古生物化石产地和地层古生物
的经典地区
而G348三峡公路沿线
享有“三峡地质博物馆”的美誉
△莲沱江畔,就是当年李四光的考察下船之地。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队来到宜昌
考察三峡地区地质地貌
完成了《李四光地质力学构造行迹》
△震旦系莲沱组
既是为了纪念李四光先生
也是为了致敬科学精神
传递地质知识
风车景观与周围山水浑然一体
四面体结构代表三峡地区拥有的
震旦系(6亿年前)
△震旦系
△寒武系三叶虫化石
寒武系(6-4.9亿年前)
奥陶系(4.9-4.4亿年前)
△奥陶系剖面
△志留系化石
志留系(4.4-4.05亿年前)
风车内部结构呈岩石堆叠形状
象征着地壳岩层分布状态
同时蜿蜒向上又寓意着
科学研究的艰难曲折和
科学家们的不屈不挠
白色则象征地质学研究的纯朴和圣洁
一处鸟瞰长江的天然平台
是一个赋予浪漫色彩的打卡点
立于山谷
耸入高空的那一轮圆月
古铜色的月轮,直径足足两米
让广寒宫悬浮于其中
熠熠生辉
与周围的高山
皆为远古化石
目之所及
△夷陵虫生物化石(5亿年前)
此时此刻此地
可与大地、山川
河流、天空、宇宙
开展对话
△宜昌2.5亿年前三叠纪蠕虫状灰岩
△鲕粒状灰岩
诉说三峡的前世今生
明月台观景点的鲕粒灰岩交错层理
告诉我们
距今5亿年前
0.618服务区暨地质科普园
恰好位于你旅程的黄金分割点
地质科普园利用地形和化石
采用斐波那契数列——0.618黄金定律
讲述沧海桑田、四季变换的地球故事
这里展示着宜昌地区经典的地质标本
每迈出一步
脚下所踏
便是亿万年前的石头
海洋生物古杯化石
(五亿年前)
晚奥陶纪直角生物化石
(距今4.9亿年)
被海水长期
冲刷过的岩石
在39.6公里的G348三峡公路沿线,
像上述这样的地质科普打卡点,
多达99个。
它们所记录的亿万年前的真相是:
在距今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
我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地面的水系遵循的是由东向西的法则,
从隆起的大地滚滚流向古地中海。
✦
2亿年前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被海洋覆盖
专家们称为“北陆南海”
今天的三峡地区
属于古地中海海湾区域
之后又经历了四个地质发育阶段
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浮出海面
△秦岭造山带
坳陷抬升
△燕山运动
山外有山
△喜马拉雅运动
削山为谷
△西陵峡
厚
重
石
头
书
G
3
4
8
G348三峡公路
就是镶嵌在西陵峡畔最美的那颗珍珠
在这条路上
边走边看
如同阅读一部古老的
“石头书”
(来源:夷陵发布 撰稿:杜启胜)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