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中国社区报》专题报道荆州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闪耀微光 汇聚星河—— 江陵县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联动模式
荆州社会工作 2024-12-10 17:44:13

图片

编者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常态化动员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搭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合作平台,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湖北省荆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联动模式,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水平,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打造宜居宜业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为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湖北省荆州市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联动模式,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方法融入志愿服务实践,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志愿者协同合作、互促共进的联动体系,让志愿服务更专业、更精准。

建阵地、强队伍
基础不断夯实

建设阵地。全市建成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29个、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221个。各县(市、区)成立县级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建成1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8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个所、站均安排专人负责本区域志愿服务工作。在全市范围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阵地共建、资源共享。

培育队伍。全市共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54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5825人,其中2687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服务范围涉及社会福利、青少年教育、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多领域。全市组建了消防志愿队、交通志愿队、法律援助志愿队、水上搜救志愿队等队伍,形成了以职工、青年、巾帼等群体为主的志愿服务队伍。全市在线注册志愿者112.18万人、志愿服务组织3689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651万小时。

开展活动。围绕群众需求,积极承接爱满荆楚、向日葵等服务项目,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大型赛事开展志愿服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类志愿服务任务;围绕社会热点,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如今,“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理念在荆州蔚然成风,从社区到乡村,从学校到企业,从救灾抢险到文明创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成为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打造品牌。持续擦亮雷锋互助社、彭国珍服务队、法律援助“春”字号行动、暖冬行动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发挥其在社区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推出“万家无暴”“社区红人”“陇上花开”等新的志愿服务品牌,在维护社会和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共同缔造”等方面积极作为。帮扶培育四叶草、蓝丝带、贝恩等一批品牌机构,挖掘推介“致敬行善者”“新时代学雷锋青少年志愿行”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探模式、促融合
效能不断提升

探索邻里守望模式,共筑温馨社区。围绕老年人帮扶、儿童托管、邻里互助等日常服务,建设汇集需求、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社区”互助协作平台,实现日常服务的快速响应。沙市区联合街道翠湖苑社区围绕清洁家园、家政服务、情绪疏导等,梳理设计服务清单,分类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公益服务活动100余次。纪南文旅区凤凰街道郢东社区就辖区内双职工、新业态群体家庭孩子托管需求,成立“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荆州区西城街道通会桥社区朱小红发动社区留守妇女成立社区爱心编织小分队,通过手工编织品义卖,对社区困难群众进行帮扶。

探索个性定制模式,关怀精准传递。针对特殊困难群众,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赋能,设计专项方案;志愿者服务助力,提供相应服务,确保服务质量。江陵县马家寨乡同心村探索推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村干部+志愿者”模式,根据老年人不同身体情况和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挖掘慈善资源,设立养老专项资金,补贴老年人就餐,有效解决留守老年人无人管护、养老资源匮乏的难题。荆州市四叶草志愿服务队聚焦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志愿者,开展标准化研究工作,为3万名困难儿童提供专业帮扶服务。监利市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针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群体,推出“万家无暴”项目,整合妇联、公安、法院、民政和社会组织力量,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探索应急守护模式,构筑安全防线。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应急响应机制,围绕突发事件和各类灾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定方案、沟通协调,志愿者具体执行、及时反馈,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在快速链接资源、组织力量、参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助力社会安全水平提升。公安县“蓝丝带”志愿者联动“小水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聚焦危险预防和应急能力提升,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和应急器材实操教学,全面提升儿童应急自救能力。

探索共同参与模式,赋能基层治理。通过小区议事会等机制,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深度嵌入基层治理,构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提升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松滋市新江口街道玉岭社区邀请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入驻,召开议事会,就议事会反映的社区垃圾等问题迅速行动,带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沙市区解放路街道十方庵社区针对绿化带废旧物品乱堆乱放问题,引导居民组建“美丽天使”花卉志愿服务队,有效治理乱堆乱放问题,实现绿植共享和花园美化共同守护。洪湖市乌林镇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共建协商平台、共办“邻里节”等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激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设计并举办“提能增效,共筑和谐”系列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技能,改善其沟通技巧,提升服务能力。

探索共享网格模式,共建互助平台。整合区域内部和外部资源,建设共享平台,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集中调度、按需分配;志愿者收集需求、提供服务,充分提高社区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共享互助风尚。洪湖市大同湖管理区常态化开展公益集市活动,依托社会工作服务站(室)与志愿服务站(所)力量,调动区域退休医生、志愿服务队等资源开展便民服务。荆州高新区打造“二十四节气”文明实践活动品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深入参与其中,围绕传统节气活动,设计共品美食、剪纸、手动DIY等活动,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儿童快乐之家”等功能区,拓展互动共享场所。公安县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困难儿童帮扶工作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链接能力,争取场地、物资和培训师资等支持,志愿者动员亲友宣传推广,共同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助力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

立机制、汇合力
发展不断规范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筹备成立荆州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广泛吸纳全市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汇聚市直、县(市、区)和大学专业力量,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参与的常态化议事机制,形成培训共育、项目共建、难事共议、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建立市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突出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协调各方力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完善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管理机制,建立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统筹指导,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各相关部门单位、各类企业积极参与的建管用一体格局。

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出台《荆州市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扶持激励办法》,从考证激励、“最美社工”宣传展示、行业先进推选、继续教育、实习实践等五个方面予以支持,其中对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一定奖励。成立荆州市社会工作(社区治理)学院,与市委组织部、长江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签订框架协议,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专业培训、项目培育等重点工作,在社区治理创新指导、人才队伍培育、社会服务赋能、产教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教育培训、实践实习双向互动模式。实施“扬帆计划”培训,邀请高级、中级社会工作师和志愿者讲授个案、小组技巧;一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分享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经验;媒体从业人员提供文书撰写、摄影摄像知识等培训,着力提升专业技能。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成立“荆小爱”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基金,通过线上常态募集和线下集中募集两种方式,广泛筹措发展资金为专业社会工作项目、志愿服务项目提供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将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所需资金列入部门预算,为专业培育、活动开展、项目运转提供必要资金保障。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申报承接中央、省级相关服务项目,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推动可持续发展。

【江陵案例】

擦亮农村养老“幸福底色”

“以前缺少娱乐活动,现在好多了。我们可以一起练字、画画、跳舞,生病了也有志愿者上门送药。”江陵县马家寨乡同心村沈奶奶说。

近年来,同心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数量日益增多,但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资源却严重匮乏。为解决这个难题,同心村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村干部+志愿者”模式,采用量身定制方式,根据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分类进行服务,精准满足老年人需求。对于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提供日常健康监测、精神文化活动等服务;对于身体有轻度不适、需要一定照料的老人,志愿者定期上门了解老人需求并安排定期体检;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协助解决老人的照料和生活问题。

同心村还依托幸福食堂、社会工作服务站等阵地,每季度开展一次走访,每月开展“书法象棋比赛、广场舞晚会”等活动和老年人集体生日会,每月逢“9”幸福食堂提供免费就餐服务。同时,积极挖掘慈善资源,依托幸福家园设立养老服务专项资金,上线老年人公益午餐计划,补贴老年人就餐费用,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实惠。


责任编辑:陈还琪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