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枇杷树——家族的基因与记忆密码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2-05 12:01:34

家族,宛如一棵苍劲古树,盘根错节里藏着岁月故事,枝叶繁茂,满是传承印记。从呱呱坠地,家族便赋予我们身份标签,姓氏是代代相传的“勋章”,牵系着过往祖辈荣耀与平凡。在成长中,家族长辈似古训典籍,用言行举止传授处世哲学,从“尊老爱幼”的日常点滴,到困难面前坚韧不拔、诚信待人等原则,都像火种,在家族里延续温暖与力量。逢年过节阖家围坐,共享传统美食、遵循旧俗,是文化仪式感,让家族记忆扎根心灵。

太爷爷将家迁到房县小西关,或许是因为天灾人祸,或许是因为两江填湖广。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因为家境贫寒,太爷爷以给别人打工为生,后又去杂货店帮忙谋生;而太奶奶没有工作,就给别人做衣服、将面条压好售卖以补贴家用。我的爷爷就出生在这个家庭里。因为五行缺水,家里给爷爷取名为洪清。同时,“洪”意为“大水”,遇水则发;“清”,意为水清能见底,这便是爷爷名字的含义。的确,爷爷也如家里希望的那样,本本分分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爷爷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四个妹妹。因为当时并不流行读大学,爷爷从武汉林业学校毕业就没再读书了。1966年,太爷爷突发疾病,意外去世。当时,爷爷26岁。二爷爷和四个姑奶奶还在上学,太奶奶没有正式工作。一家的重担就落到了爷爷的肩上。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爷爷去了天明小学,教书育人。

“瓜瓞绵绵,尔昌尔炽。”后来,爷爷去了政府工作,奶奶则是和太奶奶一起在家为人裁制衣服,来维持生活。后来,我的爸爸就出生了。爸爸是老幺,上面还有四个姐姐。“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爷爷一直“崇尚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爷爷用微薄的工资供家里五个孩子读书,太奶奶与奶奶也是“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银烛末光增辉日月”。一切都如藤蔓般葳蕤生长。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姑姑们都已成家立业,爸爸也长大成人。四个姑姑,三个从医,一个在央企上班。我的爸爸先做老师,后来也去了一家国企上班,我的妈妈是一名医生。在我出生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了一个表姐和三个表哥。我包括我的表姐和表哥们都是独生,我又是最小的,家里大人自然喜爱得很。但父母忙,爷爷奶奶照顾得多,基本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对于我来说,爷爷奶奶的家是我的第一个家——童年的家。

“琉璃叶底黄金簇,纤手拈来嗅清馥。”爷爷奶奶家的门口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枇杷树。它的叶子是绿绿的,宽大的;聚在一起,密密的,是一把自然的伞。“五月枇杷满树金”,枇杷成熟我出生。我曾问过爸爸:“这棵枇杷树有多大?”爸爸说:“他可比你大多了,年纪比我都大。”每当到了夏季的晚上,奶奶将家里上下用杀虫剂打了药驱赶蚊子,我和爷爷搬来三把木制椅子,坐在枇杷树边观赏星空与清晖。奶奶处理完事情,自然也来。有时两个人会各拿着一把蒲扇,轻轻地摇啊摇。微风伴随着夏风徐徐拂过,十分惬意。那时的我上了英语补习班,已经可以用英语讲故事了。

枇杷具有顺肺气,滋润五脏,治疗胃气逆上产生的呕吐,以及化痰止咳的功效。我向来身体不好,不时就感冒、咳嗽、发烧。家里从医的多,药不是什么问题;但奶奶见了,除了让我按时吃药外,枇杷只要成熟了,就第一时间摘下来,给我煮水喝。后来,和爸爸妈妈住到外边小区了,爷爷奶奶也是按时把枇杷送来。再后来,我更喜欢去外公外婆家玩儿了。外公外婆家在大山里,空气清新,风景宜人,“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场面十分美好。反而,我很少去爷爷奶奶家了。

在家族成长中,亲情纽带如金丝银线,编织紧密。每逢重要佳节,小院摆开宴席,邻里觥筹交错,祝福声声,亲情在热闹中升温。后来,表姐出嫁、大表哥成婚、二表哥读研、三表哥升学,各种喜事相继临门,欢声雷动。等我考上高中,一向注重读书的爷爷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夸奖我、鼓励我。

爷爷在我上初二的时候因为中风,就一病不起。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但还认得人。再往后,听奶奶说,爷爷虽认得人,但整天只念叨那些已故去人的名字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爷爷变得越来越嗜睡,神志也逐渐不清。我上了高中时,很少有时间去看望爷爷奶奶,经常只能默默地祈祷爷爷身体快快好起来。

今年,我考上了武汉东湖学院,想第一时间告诉爷爷。然而,我的爷爷,已经在前年秋季与世长辞了。看着爷爷的墓碑,“欲语泪先流”。余华在《第七天》中这样写道:“亲人的离去是一生的潮湿。”内心深处的持续哀伤和痛苦,就像一生都被潮湿笼罩,即使在平静的日子里,也会突然掀起狂风暴雨。‌我让爸爸复印了录取通知书,烧给了爷爷。就在爷爷去世后不久,二爷爷也去世了。他是华中农学院毕业的,是当时小西关第一个大学生。今年来武汉上学的前两天,奶奶对我说:“我们家里最有才学的两个人都走了……”

“风吹枇杷,思绪无它。观一株寂寞,用寂寞喂养另一株寂寞,我泪如雨下。”枇杷树也似有所感,后面几年也不再结好枇杷。但“家道兴隆传万代,族风清正永留春”,爷爷虽已逝,但从他身上流传下来的勤劳奉献、热爱读书等家族精神将继续传承下去,泽被后世。

“枇杷一树碧云斜,结子繁黄胜似花。”枇杷,在民间常作为健康长寿、子嗣昌盛的象征,寄托“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如今,家族枝繁叶茂,散居各地,从事各行各业,却总在清明、春节等节日,如候鸟归巢,齐聚老宅,祭祀祖先、共话家常、传承家风。从苦难中汲取坚韧,从辉煌中收获鼓舞,知晓家族一脉相承团结、拼搏、善良品性,明白个体是家族延续脉络节点,承载先辈期望,肩负传承弘扬使命,在时代浪潮里,以家族精神为帆,驶向梦想彼岸,续写家族这部未竟史书,让家族之名于岁月长河熠熠生辉,永绽华彩。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爷爷和奶奶勤俭了一辈子,也奋斗了一辈子。如果让我用两个词概括我的家族,我会选择“勤俭节约”和“笃学不倦”。“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新时代新征程。家风,需要我们来传承;家族,也需要我们来壮大。(作者贺若葭,系武汉东湖学院202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1班学生)

责任编辑:陈勇SY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