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通迅员白羊畈
音符跳跃间, 尽显音乐之魔力,谆谆教导中,张显教学的魅力。动听的旋律中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引人入神,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妙的梦境中,点滴技艺入脑入心,师生情谊尽显欢愉,现场其乐融融,气氛活跃。让人心情愉悦, 音符律动, 快乐无限。11月30日,由黄石市黄石港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和区文旅局主办、区弹拨乐协会和胜阳港社区承办的黄石港区民族乐器艺术进社区暨区文艺夜校第九期培训活动在黄石港区图书馆精彩举办,将文艺夜学热潮掀向新高潮。黄石港区文联副主席、黄石港区弹拨乐协会会长杨丽讲授了一堂动听的《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课,听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胜阳港社区部分居民、民族乐器爱好者、区弹拨乐协会会员共50多人参加了活动。
主讲人杨丽绘声绘色地介绍了琵琶、二胡、箫、笛、瑟、琴、埙、笙等中国古代十大民族乐器的起源、发展、使用历史和演奏技巧,讲述了音乐将蛮荒一步步引走向文明的伟大意义,代表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内涵博大而精深。民族弹拨乐的声音清脆、动听、出尘脱俗的韵味,给人一种清雅的感觉,带你穿越千年,中国的民族乐器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经历过无比辉煌的历史时代。在新时代,演奏和推广传统乐器,我们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乐器是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重要桥梁,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演奏和展示民族乐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增进国际间的友谊和理解。
杨丽老师从介绍《八音的秘密》导入课题,让每位学生在旋律中感受民乐的力量和爱的永恒。了解到“八音”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乐器分类法,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是根据乐器取材的不同而分类的,而且每种乐器制作都取材于自然,带着风的声音、泥土的味道、蚕的生命痕迹、石的原始气息……每一种古老乐器,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种民族音乐的灵魂都是从自然中孕育,每一件乐器都承载着远古祖先的智慧,每一个音符都蕴藏着星辰大海的奥秘、山川草木的气息。每种乐器出场,或清脆悠扬,或古朴厚重,或空灵诗意,透过乐器之声,我仿佛听见山川、小溪、夏雨、虫鸣……“八音”里面好像蕴藏着整个世界。音乐的气氛和魅力也就从中流露出来,令人心动不已。
杨丽老师重点讲解了琵琶独奏名曲《十面埋伏》,这首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用音乐展现了汉军以胜利姿态出现的种种情景,该曲还对多种战场上的声音进行了模拟,借此来进行各种情感的抒发,如通过琵琶面板拍弹来对“放炮”轰鸣声进行模拟等,进而有效营造身临在古战场的情境,几乎包含了琵琶演奏上的所有技巧,无论是在它的内容、技巧还是在艺术表现力等方面,都集中展示出诸多艺术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器乐曲中非常优秀的代表。她从历史名曲讲到新的民乐作品,最后强调坚持民族自信,在新的形势下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好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听众聚精会神沉浸其中,不时掌声阵阵。
学员李雪琴告诉笔者,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领悟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真是一种享受。学员李亚芬高兴地说,这种教法,使学员提高很快,激发了学奏民族乐器的浓厚兴趣,有益于改善生活质量。很多社区居民踊跃参学,民族乐器艺术进社区将社区文艺夜学热潮掀向新高潮。
杨丽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楚天筝会理事、黄石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黄石音协弹拨乐学会会长、黄石港区文联副主席、区弹拨乐协会会长、黄石二中高级教师。1992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从教三十年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多次荣获全国楚天艺术大赛指导教师奖、星星火炬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奖。连续多年担任蒲公英大赛黄石赛区评委、黄石市中小学艺术特长生比赛评委、央音展演湖北赛区评委、湖北省音协考级评委,受到音乐界好评
黄石港区文联主席周承强说,民族乐器艺术进社区,丰富了社区居民的音乐生活质量。黄石港区“文艺夜校”系列培训活动已成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大亮点,由区文联和各街道联合主办,相关文艺协会和社区承办。目前正设法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夜校培训质量,继续着眼培养学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在发掘学员潜能上下功夫,让文艺夜校滋养城市文化,实现技与艺的并进、生活和精神的双重提升,丰富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为文化强区贡献艺术力量。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