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走进枣阳古村落,“诗和远方”都在
襄阳日报 襄阳融媒体中心图库 襄宣在岘 2024-11-22 16:32:49

近年来,襄阳古村落“走出”深山、“走进”大众视野的步伐在不断加快。2012年,枣阳市新市镇前湾村入选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截至目前,襄阳共有11个村落获评中国传统村落。


△前湾村 资料图片

襄阳市文史专家庹先沮一直致力于古村落的保护,足迹遍及南漳280多个村组。他说:“是荆山漳水共同孕育了这些星罗棋布的古村落。”

荆山巍巍,漳水汤汤。绵长的荆山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蔓延至此,石灰岩组成的山体在栉风沐雨中形成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千峰万壑之间散落大小不一的盆地,古民得以垦荒田,植五谷;集茂竹,兴纸业;运土石,砌民居。

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张平乐,从2012年开始接触古村落,一直参与古村落的调研、测绘、申报工作。

“荆山地区承载着荆襄流民史,明中叶开始,山西、河南的一些家族为了躲避严重的赋税来到此处,形成了耕读传家的传统。张平乐说,枣阳市新市镇前湾村则更多地受到北方文明的影响,村里60%以上的村民姓邱。据碑文记载,前湾邱姓始于周代,是从山东营邱而来,为避讳孔子,改丘姓为邱。

在调研、测绘过程中,张平乐频频走进农家,见到了古代用来盛放嫁妆的抬箱,还见到了一种用竹篾、泥巴、桐油制作的容器,“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这就是古村落最本真的味道。”

护“形”守“魂”,凝心聚力。枣阳市、新市镇成立专班,对前湾古村落的保护发展进行统筹,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村内村外环路、污水处理系统、小型生态停车场等,对民居、过道修旧如旧,保留古村落的古朴韵味。

责任编辑:唐梦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