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摘要:2019年,省政府《关于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意见》下发后,保康县马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是湖北省首批确定的市级试点项目,但保康县从低点起步,高点定位。项目自开工以来,进展比较迅速,马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42个子项目,目前已建成32个子项目,在建10个子项目,已完成投资7.4亿元。总体进度为85%。目前项目建设初见成效,已形成保康特色,初步探索了:废弃矿山地表生态修复、废弃矿洞再利用,废弃渣场种药材,矿旅融合、药旅融合、三产融合的路子。与全域旅游契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同时,保康县抓住共同缔造政策机遇,积极申报,成为全省12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共同缔造试点之一。通过全域项目建设,推进了中坪村共同缔造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2021年12月21日至22日,襄阳市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暨培训会在保康县召开,与会人员现场学习观摩,全面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2022年7月5日,省自然资源厅在保康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经验分享活动;2023年3月14日,省整治中心专题调研马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4月17日,保康县作为全省唯一县级代表,在全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培训会上交流发言;4月25日-26日,党委书记、主任李光又专程带领省土地整治中心29人,到保康县马桥镇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联学联建活动。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两次推送马桥镇全域国土试点项目做法,《自然资源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马桥镇全域国土试点项目。2023年8月,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保康县马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由市级试点升级为省级试点。2024年6月,被评选为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优秀范例。
马桥全域项目中坪村全景
马桥全域项目新增水田地块
1、 案例背景: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是自然资源部门履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平台和抓手。2019年,省政府《关于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意见》、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申报省级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通知》下发后,保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抢抓申报机遇,分析保康申报优势,选择马桥镇作为试点,具有毗邻神龙架的区位优势、高速直达项目区的交通优势、生态修复矿山、变矿区为景区的项目特色优势。特别是生态矿旅,最具有保康特色。
《保康县马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经反复修改,县政府专题会议审定,以尧山绿水、生态矿旅为项目定位。项目区空间结构为“一轴”“两带”“三区”。一轴:粉清河旅游发展轴。两带:尧治河—林川国家绿色矿山产业带;白竹头—横溪养生中药材产业带。三区:磷矿重镇综合服务区、尧矿神峡生态矿旅区、高山养生药材种植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用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等42个子项目,项目总投资9.04亿元,总面积24694.67公顷,涵盖尧治河村、堰垭村、黄龙观村、中坪村等19个行政村。实施方案先后通过市级竞争性评审、省级评审备案,2020年9月,被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试点项目。
项目区空间结构项目备案文件
二、主要做法
(一)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统筹全域国土整治。
一是方案编制突出生态优先。保康县以尧山绿水、生态矿旅为项目定位,在方案编制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全域旅游有机结合,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区空间结构定为“一轴”“两带”“三区”。一轴:粉清河旅游发展轴。 两带:尧治河-林川国家绿色矿旅产业带;白竹头-横溪药旅产业带。三区:磷矿重镇服务区、尧矿神峡生态矿旅区、高山养生药旅产业区。
二是项目布局突出生态优先。在项目布局上,不搞大拆大建。保康县把公路当成彩线,村与村、项目与项目当成珍珠,“一线穿珠”项目区紧紧相连。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尧治河至堰垭的高标准生态旅游环线公路,马桥街至横溪药材基地的道路改造工程,共计52公里,达到“畅、安、洁、绿、美”效果,获评襄阳市农村最美公路。专项投入乡村振兴试点资金5000万元,促进了尧治河、黄龙观、中坪、堰垭、周湾、鸡公岭、林川等村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一大批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目建成。
三是项目建设突出生态优先。保康县马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突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先后投资2亿余元,建设竣工尧治河废弃矿洞再利用项目、黄龙观六柱垭废弃矿山修复项目、横溪工矿废弃地修复项目、堰垭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均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在耕地指标类建设项目上,利用低效林地、工矿废弃地、河滩地,新增耕地1000余亩。 其中在中坪村,通过河滩地改造,建成连片高标准水田105亩,提质改造旱改水垦造水田585亩。
(二)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抓实全域国土整治。
一是高点定位。为抓好保马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为全县全域综合整治探索经验。保康县委、县政府高点定位,力争把马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项目。把该项目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项目,大力推进项目实施。
二是机构专抓。马桥镇全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指挥部,县委书记任第一指挥长、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项目区所在地马桥镇。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安排一名县领导牵头办公室工作,发挥总牵头、总协调、总抓手作用,协调推进试点项目各相关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清单,明确部门责任,落实制度建设,形成项目实施合力。并实行责任到人、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了试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是多方共建。马桥全域项目实行政府主导,自然资源部门牵头,部门配合,多方共建,湖北乡投承建24个子项目,投资金额6.09亿元。当地政府和部门建设18个子项目,重点是部门资金,其中农业部门建成高标准农田一万亩。水利部门围绕粉青河、横溪河建设小流域治理项目两个。尧治河村、黄龙观村、堰垭村、横溪村等村发挥自有资金优势,建成矿洞食用菌、三界洞天、六柱垭清凉山居、堰垭药材基地、横溪药材基地等项目。 通过共谋、共建,助推了项目实施,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政策引领、社会参与,助推全域国土整治。
一是用好政策资金杠杆。县政府安排政策性资金5000万元,先期用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工作,统筹交通、农业、水务、文旅等各类政策性资金,要求各相关部门把各类政策性资金优先用到马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内,支持马桥镇全域整治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县政府已在项目区整合各类政策性资金2亿余元。先后整合交通部门资金5000余万元,提升和改造公路60公里。专项投入乡村振兴试点资金5000余万元,开展了尧治河、黄龙观、中坪、堰垭、周湾、鸡公岭、林川等十个村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农业农村部门资金5000余万元,在马桥建成一万亩高标准农田。整合电力部门资金400余万元,完成了白果村和董家沟村的电网改造。
二是公开招标社会资本。保康县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2019〕25号文件意见,论证社会资本参与模式,通过比较招商引资模式、邀请招标、政府采购模式、EPC模式,最终确定公开招标引进社会资本,湖北乡投全资子公司---湖北乡投保康农业开发公司中标,中标金额6.039 亿元。作为社会资本方,湖北乡投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省农发集团董事长、原省长投集团总经理朱万奎、总经理陈华志等领导到项目区调研指导。湖北乡投发挥国企优势,资金优势,在保康县城成立分公司,在项目区马桥镇设立项目部,和
县全域国土综合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三是鼓励集体资金参与。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中,保康县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发动,鼓励项目区内19个村主动参与,最后予以资金奖补。尧治河村、黄龙观村、中坪村、堰垭村、横溪村等村不等不靠,利用村集体经济雄厚优势,各村主动出资,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不断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三界洞天、矿洞食用菌、黄龙观生态修复、横溪药材等项目相继竣工。2022年年底,县政府对尧治河村兑现了1000万元的资金奖补。
三、取得成效
(一)消除地灾隐患,废弃矿山变景区。
穿行在马桥镇黄龙观村六柱垭,风格别致的四合院民宿、设计独特的山顶木屋、功能齐全的高山体育场……眼前几乎看不到废弃矿山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风景宜人的旅游景区。近年来,该村加快六柱垭废弃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对山体开裂、不稳定边坡等地灾隐患治理,通过削方、清运、平整、绿化等措施,将存在地灾隐患的废弃矿山打造成为集农家民宿、休闲体育、赏花观景于一体的高山度假宝地。2022年五一期间,黄龙观村利用废弃矿山打造的清凉山居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
黄龙观村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
(二)拓展发展空间,废弃矿洞变景区。
走进尧治河村一个废弃矿洞,一排排菌包整齐排列,已建成矿洞食用菌培育基地,2021年发展食用菌50万棒,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建设,生产规模将达到300万棒。尧治河废弃矿洞再利用项目是马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中的子项目之一,已投资1.2亿元,通过对废弃的矿洞开展地质灾害危评,工程措施消除地灾隐患,大力开发利用废弃矿洞,利用废弃矿洞建成全国首个矿洞探险神话主题旅游景区,变废弃为神奇,把废弃矿洞变成旅游打卡点,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发展新动力。2022年十一黄金周,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利用废弃矿洞打造的三界洞天接待游客6.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余万元。
尧治河废弃矿洞再开发旅游项目
(三)实施综合治理,工矿区变药材区。
堰垭村境内干溪沟原来长年碧水潺潺,本地石斑鱼在溪流中畅游。该村因采矿发展壮大,但矿业开采也造成环境破坏,废弃矿渣造成干溪沟断流。近年来该村投资500万元,通过建导流洞、矿渣清运等综合治理,将过去的深沟峡谷变成了肥沃的良田,成功引进曲径石斛种植项目,建成“药材产业基地”200余亩,年收入1200余万元。横溪村过去以磷矿开采为主业,矿业政策调整后,该村投资7000 余万元,把废弃矿山打造成105 亩的苍术育苗基地、4000亩的苍术种植基地,年收入4000 余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年增收5000余元。
马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核心区美景
横溪中药材产业园
四、适用条件和推广前景
(一)试点选址得当,因地制宜实施项目得以诠释。
保康县马桥镇通高速、通高铁,交通便利,且处于宜昌、神农架林区、恩施自治州必经之地,在“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中更加突显文化旅游区域发展优势。马桥镇作为磷矿重镇,经济发展强劲。因磷矿开采无序,生态环境曾遭到破坏。近年来,马桥镇坚持走绿色矿山建设道路,已取得初步成效。选择马桥镇作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与保康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高度契合,可引导全县经济发展向全域旅游转型。
(二)项目定位准确,发挥试点引领作用得以实现。
马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以尧山绿水、生态矿旅为项目定位,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初步探索了:废弃矿山地表生态修复、废弃矿洞再利用,废弃渣场种药材,矿旅融合、药旅融合、三产融合的路子。省市主管部门多次在马桥镇召开现场会,学习强国、《自然资源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马桥镇全域国土试点项目,省内外先后有20 余批次来现场观摩学习,发挥了试点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资金筹措有力,不予不取避免债务得以实践。
保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域综合整治工作,在资金安排上,采取不予不取的资金筹措方式,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公开招标社会资本,规避了投资风险。同时,鼓励有经济实力村级组织参与建设,确保了资金到位,项目推进迅速。
(四)项目成效显现,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得以凸显。
截至目前,项目进度已达到85%,2024年年底力争基本竣工。项目成效显现,发挥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通过全域整治,马桥镇城乡面貌更加靓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带动了群众增产增收。保康县马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取得初步成效,这是省市主管部门正确领导的结果。下一步,保康县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理念为指导,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项目进度,确保马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取得更大成效。
中坪田园综合体项目
(褚方忠)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