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学生作业”变“家长作业” 作业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当破解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1-20 16:06:34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韩非非)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破解中小学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但一些地方依旧要求学生时常要完成拍照,拍视频等留痕类作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困扰学生多年的手抄报类作业任务量依然较多。学生推给家长,一些家长只能无奈地通过网购解决,以致于“代做手抄报”在电商平台竟成了热门生意。近期新华社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发现,家长为完成学生的环保作业,纷纷在电商平台上大量购买空笔芯和牛奶盒。空牛奶盒和空笔芯成为商品流通的背后,反映了作业形式主义的严重问题。尽管学校的初衷可能是积极的,但是这些做法却无意中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甚至使教育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困难。

一、存在问题

一是只走形式不走心,教育效果收效甚微。对学生来说,形式主义作业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小小年纪学会敷衍应付,还容易产生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对于家长来说,原本很多学校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变了花样后反而成了家长的任务。对教师来说,他们很大一部分精力要用在通知、布置、检查等各类任务上,占用了本可以放在教学上的精力。形式主义作业不仅给学生、家长和老师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还无法起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是评价学生的方式单一。“空牛奶盒”“空笔芯”成为商品流行起来,反映出的是当前教育评价过于侧重于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环保行为的点滴坚持被粗浅理解为上交空盒子,笔尖下的勤学苦练成为了新的约束,这些甚至还催生了不同程度的造假。比如,以上交空笔芯的数量作为衡量学生努力程度的尺子,十分不合理,学生和学生各不相同,学校不能“一把尺子量天下”。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关措施在提高学生自觉性、积极性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是一些政策在执行中走样、跑偏。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直指学校作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明确提出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但形式主义作业之风愈吹愈烈。同样,一些学校最初提出让学生上交空牛奶盒,是为了促进环保教育有抓手、接地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但上交牛奶盒的数量与评先进、评“三好学生”等挂钩,反而使政策在推进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当这些“空”物品的收集造成空洞的形式主义和攀比之风,素质教育早已经被抛之脑后、空空如也。

二、对策建议

一是对于学校而言,要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体系。对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保持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强调让孩子独立完成,并在检查反馈环节如实肯定孩子的“原创”作品,鼓励孩子的自由发挥,让孩子的“创意”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展现。要对交空笔芯、牛奶盒这类作业进行一番必要的调整,并需举一反三,及时叫停类似的学生作业。学校应该加强研究,鼓励教师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质量,减少机械重复、强制留痕的内容,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作业为教育服务。

二是对教育部门而言,要将作业管理视作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重点工作范围,指导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并建立完善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提供监督举报途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彭泽平教授指出“教育部门要改进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避免过度追求指标和排名,检查工作时少看展板多看学生,减少手抄报类、留痕类作业。此外,尽量少布置网络课程任务,确有必要让学生知悉的,应采取更有趣味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避免打卡了事。”

三是对于家长而言,要摆正心态,充分认识到“代劳”的负面影响。孩子是完成作业的主体,家长可以充当副手,只要在孩子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适当指导和帮助就好,切莫为了“面子”和孩子一起造假。父母在配合时若发现难以执行,也应及时与老师、学校沟通,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共同推动作业减负增效、理性回归。


责任编辑:邢浩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