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恩施市石灰窑村红军洞,红军的故事代代相传
湖北日报 2024-11-16 10:27:1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黄家彬

恩施当地人有句俗话:高不过的太山庙,冷不过的石灰窑。

石灰窑,说的就是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村。10月17日,从恩施市城区出发,向东南方向沿着崎岖的山路驱车3个多小时,就到了石灰窑村。

这个一脚踏鹤峰、宣恩、恩施、建始4县市、平均海拔超过1700米的偏远山村,是一片红色沃土。90多年前,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以下简称红三军)在这里设立政治部和后勤部,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贺龙带兵干革命,途经石窑建军营……”在石灰窑村文家铺组的三星洞前,58岁的组长吕南海带领3位村民敲锣打鼓,唱起自编的“三句半”。他们唱的,就是当年贺龙闹革命的故事。

1929年至1933年,贺龙率红三军多次进驻石灰窑村,驻扎在朱家湾。文家铺组与朱家湾相距约3公里,这里有一座山叫青龙山,山中有三洞相通,称三星洞。红三军曾在此制火药、造土枪大炮。洞中,红军当年碾制硝土的石碾至今保存完好。

距离三星洞不远,一处天然溶洞掩隐在密林深处,石灰窑村村民亲切地称之为红军洞、红军医院。当年,这里是红三军伤员疗伤养病的地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洞口用石头砌起围墙、设有岗哨,向建始、鹤峰方向都设有射击口,以防敌人偷袭。

76岁的村民刘国安过去常听老人说起红军医院的故事。当年为了支援红军,刘国安的奶奶王炳桂和村里的妇女走村串户,发动村民捐粮捐物,为红军伤员送饭。一些村民还上山采挖草药送来,当时前前后后有十几名伤员在这里接受治疗。

90多年前,红三军在这里浴血奋战,之后几经辗转开启长征之路,从胜利走向胜利。90多年后,昔日的革命老区已成为红色旅游热土。红色文化在这个遍地写满红军故事的小山村传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最为深厚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杨冉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